在人才爭奪方面對公募基金的咄咄進逼再次升級。在部分公募基金明星基金經理相繼加盟私募之后,今年春節過后公募基金又有多位更高職位的投研人才投身私募。其中長盛基金(長盛基金新聞,長盛基金說吧)投資總監閔昱和建信基金(建信基金新聞,建信基金說吧)研究總監蔣彤相繼加盟私募機構潤暉投資更為引人矚目。
如何應對公募基金人才流失的問題也引起了業內的關注。
人才流失
私募挖"墻腳"頻頻得手
如果說博時基金(博時基金新聞,博時基金說吧)的肖華出走私募是一個信號的話,作為投資總監的閔昱選擇私募更具有一定標志意義。這證明私募的誘惑已成為公募基金人才不穩定的新的震源,一些在公募基金練硬了翅膀的基金業精英人才的流失對基金公司來說是一個新的課題。
閔昱大學畢業即加盟長盛基金,從交易員到基金經理,1976年出生的閔昱當時是國內最年輕的投資總監之一。日前記者致電閔昱時他介紹了加盟私募自主創業的想法。據了解,閔昱是以合伙人的身份加入新公司"潤暉投資"的,與他一同出走的還有原建信基金研究總監蔣彤。蔣彤在建信基金任職的時間將近一年左右,放下前途無量的銀行系基金研究總監的位置投身私募,可以看出借助私募自主創業的巨大誘惑。能一下子把兩位知名基金公司投研骨干挖走,據了解,原中金公司董事總經理李剛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為何跳槽
明星經理難擋高薪誘惑
"由于公募基金的特定機制對基金投資具有嚴格的限制,以及大家都知道的個人收入方面的問題,因此在股市轉暖后,公募基金人才流失問題已開始凸現",一位基金公司人士坦言。
"當時主要考慮到私募更有利于發揮自身投研的主動性,能夠進行集中投資并且可把投資的期限拉長,進行真正意義的長線投資",這是閔昱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袒露的心聲。
由于隨時應對贖回及業績排名,公募基金事實上很難真正堅持長線投資,而出于維護基金資產安全性等因素考慮設計的各種投資限制和信披原則一定程度上也對基金經理發揮能力極限構成了牽制,因此對一些做得較出色、希望繼續挑戰自我的基金經理來說,通過私募模式按自己的投資理念集中投資,放手一搏不失為一個好的出路。當然眾所周知的收入問題也是一個重要原因,由于直接參股或者按比例分紅,所以成功的私募基金經理的收入與公募基金不可同日而語。
制度檢討
公募業績考核近乎殘酷
中投證券劉建位博士近年對私募基金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在他看來人才從公募基金流向私募基金已成趨勢,但公募和私募基金各有優勢。因為公募的平臺和規模及投研實力是私募無法企及的,公募為從業人員提供的學習和實踐的舞臺也是私募基金無法媲美的,而私募基金收入上的優勢也是基金經理主動承擔更大的風險所換來的。
"不過,公募基金也應進行適當的制度檢討和創新",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認為。公募基金業績考核的殘酷是眾所周知的,短期排名的"游戲規則"讓眾多基金經理感覺身處"絞肉機"之中。由于配合持續營銷、申購贖回、短期排名等外來因素的原因,基金經理往往還得背叛自己的投資理念,為了短期的目標,不得不放棄長期的藍圖。為了倉位平衡,為了應對要求基金跟上市場節奏的投資人,基金經理經常會違心地操作。(王文清)
來源:現代快報
Copyright C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皖江人才網 皖ICP備2021000074號 公安備案號:34080202000488
地址:安慶市迎江區皖江大道77號紫峰大廈B座 EMAIL:admin@wjjob.com
ICP經營許可證:皖B2-20210254 人力資源證: X(2021)3408020007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