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是個貪婪的賭徒,從不作弊,逢賭必贏?!?/p>
——波德萊爾《時鐘》
Part.1
第385天想辭職
冬天來了,等長假的大部分職場人,又陷入了新一輪的焦慮:
第385天想辭職。
具體表現(請按實際情況認領):
周日凌晨一點半,明早要交的任務只字未動,而自己還在刷手機。
恨不得立馬就寫辭職報告,打開word 繼續工作。
忙忙碌碌,寫周報時抓耳撓腮,怎么好像什么也沒干?
朋友圈、淘寶、微博、電視劇……拼命向你招手,你飛奔而去的同時還不忘喊:“我太難了!”
工作延期,任務超時,想想即將來臨的年底,想想即將被考核的績效,第386天想辭職的日子來了。
究竟是哪里出了問題?
Part.2
為什么會感覺“撐不下去”
每天,我們上班、工作、下班,但心里空蕩蕩的,不知道自己都干了些什么。面對瑣碎事務纏身,主要任務又停滯不前時,眼看deadline日漸逼近,我們被一個又一個“未完成”狀態逼入死角,透不過氣來。
“你不能連續加班超過5天,否則,任何高效的生產力都將淪為笑話。”
谷歌的一位董事談到:“對不懂時間和項目管理的新人來說,他們恨不得一天有48個小時,可這種狀態是十分危險的?!?/p>
我們似乎找不到對抗時間流逝的方法。
1987年9月,大學的弗朗西斯科·西里洛在為期末考試復習《社會學》,他需要在那天下午完成第一章的內容。
“我能真的學習10分鐘嗎?就10分鐘?”于是,他隨手從廚房拿了個番茄形的廚房定時器,頗有自知之明地設置了2分鐘。
任務清晰卻令人卻步,翻過兩頁后,他的思維進入了“自嗨”模式:“我要通過考試”“我還有三本書要讀”“考試前的時間所剩無幾了”“我做不到”“我集中不了精神”“我老是被干擾”“我可能得停下來,推遲考試了”,“我得停下來,先干點別的”。
就在大腦跑火車正跑得歡的時候,定時器響了……好在腦子里那片洶涌澎湃的海,也平靜了下來。
西里洛為自己能看下去2頁書而開心,盡管這效率在今天看來低得可憐。
就這樣,定時器的設置慢慢地從一開始的2分鐘,變成后來的25分鐘。西里洛重獲了鎮靜和控制力,他不僅通過了考試,還在未來的工作中取得了顛覆性的成就。因為那個番茄形的計時器,西里洛給這個方法取名叫“番茄工作法”。
番茄工作法簡單說起來風格極其簡約,常用到的工具只有3樣:一支筆、一張今日待辦任務表、一個定時器。
1個番茄時間30分鐘,25分鐘工作,5分鐘休息。連續4個番茄時間后,休息15到30分鐘,你自己來定。
排好優先次序,將今天要做的任務填入“今日待辦任務”表。
下一步,定時器定好25分鐘,開始列表上的第一個任務。
25分鐘結束,在任務后第一個方格中畫×,盡情休息5分鐘(不要做任何腦力勞動!倒個水、溜達溜達都行),再開啟下一個番茄時間。如果你在預測的番茄時間內剛好完成任務,就將這項活動劃掉。
一天結束之際,在最后一個番茄時間里填一個記錄表,將今天的工作可視化。
Part.3
如何不讓工作節奏被打亂
實際上,比起有人找你聊天這種外在干擾,來自自己大腦的內生干擾才是一天中我們遇到的最多的“敵人”。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們得先認識一下這兩種不同的干擾。
1、將干擾可視化
外在干擾:比如每當有人或有事要中斷番茄時間,就在番茄時間記號旁畫上一條短橫線(-)。
內生干擾:比如想刷個微博,每產生一個內在干擾,就迅速在當前任務后畫個撇號(‘),產生一個畫一個。
2、決定處理方式
假如生出的干擾活動必須在當天完成,就在“今日待辦任務”表的“計劃外&緊急”一欄記下它(還可以在左邊加上截止時間,用括號括住),單獨開一個番茄鐘處理。
假如事情真的十分緊急,不得不中斷番茄時間,那么直接將進行中的番茄時間作廢,就算定時器快響了也一樣。我們的原則之一是:一個番茄時間不可切分。
假如這項活動不重要,就告訴對方,你會在25分鐘后回復他/她。
3、我們的目標
是要接受這個干擾,客觀地看待它們,并安排時間滿足它們。
很有意思的是,通常情況下,需要立馬處理的緊急情況在現實生活中少之又少的。過了 25 分鐘或者 2 個小時(4個番茄時間)再去處理那些“緊急事件”總是行得通。
當然,也很有可能的是,你在告訴對方“25 分鐘后回復他/她”之后,過了幾個小時甚至是第二天才騰出時間來處理對應的事件,這全看事情有多緊急和多重要。
事實上,把事情稍微往后推一推,不會給嘗試和你溝通的人帶來什么損失,卻可以讓你的大腦更有效率地運作,按照原計劃處理任務、重新安排緊急事件。這樣做多了,你就會發現,所謂的“緊急事件”常常可以被推遲到第二天再處理,而且真的不會讓找你做事的人感到失望。
Part.4
為什么加班?為什么不加班
一個人“不能連續加班超過5天,否則,任何高效的生產力都將淪為笑話?!?/p>
對于番茄工作法來說,時間表告訴了我們,什么時候我們必須休息。具體來說,就是時間表決定了我們在什么時候吃午飯,什么時候下班。
比如:8:30-3:00,14:00-17:30(具體對應的番茄鐘的分配可能是[1+3]+[4],[4]+[2])這就是一個有效的時間表,決定了我們必須在下午一點時吃午飯,在下午五點半結束一天的工作。
時間表將工作時間和自由時間區分開來,自由的休閑時間用來補充我們大腦的能量。如果沒有休閑時間,創造力、興趣和好奇心就會統統消失不見,我們只能不停地消耗自己,直到能量耗盡。畢竟,沒有油,發動機就跑不起來。
時間表還可以度量一天的成果。因為一旦我們整理好“今日待辦任務”工作表,我們的目標就是在既定的時間里以最高質量完成工作表里的活動。如果時間用盡工作卻沒完成,我們可以很清晰地回想起來、弄明白是哪里出了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能得到極其寶貴的信息,那就是一天內,我們能不被打斷地完成幾個番茄時間。
嚴格遵守時間表對我們沒有壞處,但我們常常不尊重它。
舉個例子,假如現在是下午三點,在這之前,你幾乎浪費了一天的時間,根本沒有完成你預期的任務量。于是,你告訴自己:“今天,我要熬夜把時間補回來?!?/p>
于是,英雄主義裹挾著內疚感摧毀了時間表設置的界限,結果,第一天晚上你的狀態不佳,第二天晚上也不佳,此后每個晚上都是如此。時間表越是累積性地被延長,任務就越完不成,內疚感就會飆升。為什么會這樣?為什么扮演英雄還不夠?為什么以工作名義犧牲的時間不能減輕內疚感?
因為這里存在一個危險的惡性循環:時間表延后,脆弱性上升,生產力便下降,接著時間表再度被延后。周而復始。
于是一個搞笑發現來了:不遵守時間表,成為了時間表最大的風險之處。
當然,也有可能發生十分重要的、截止日期迫在眉睫、你不得不加班的情況。這樣的超時工作你可以編入你的時間表,用來暫時提高自己的生產力。
但是,為了達到理想效果,避免陷入惡性循環,你不能連續超過五天加班。最好的辦法,是給這段特殊時期設置特別的時間表,并留有一定的恢復期來應付之后出現的生產力下降的問題。因為,一張有效的時間表總是留有足夠的時間讓你恢復精力。
精力的衰竭,不能讓我們在工作中想出什么好點子。就好比每一個精美的設計裝幀是每天坐辦公室里的人永遠都無法想到的。
我們常以為讓自己處于所謂的“閉關”狀態是多么好的一個狀態,可創造力永遠不可能在真空中產生:
“我們常常很難發覺環境對創造力的限制。我們不敢讓手機靜音,不敢不回電子郵件,以為這樣就可以離工作更近,但其實我們陷入了思維定勢的困境。我們妄下判斷,認為這是思考的唯一方法,這是做事情的唯一途徑,但直到我們在泳池邊打了個盹,手里拿著一杯鳳梨奶霜,覺得已經把工作拋開了十萬八千里,但是夢寐以求的答案卻會忽然在腦海中顯現?!?/p>
Copyright C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皖江人才網 皖ICP備2021000074號 公安備案號:34080202000488
地址:安慶市迎江區皖江大道77號紫峰大廈B座 EMAIL:admin@wjjob.com
ICP經營許可證:皖B2-20210254 人力資源證: X(2021)3408020007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