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人競爭一個崗位:為什么有些人非大企業不去?
來源:皖江人才網
時間:2024-12-24
作者:皖江人才網
瀏覽量:
適逢畢業季,師妹小晴剛拿到畢業證,她準備向實習的公司請辭,去應聘大公司的崗位。
她表示身邊很多同學朋友都非常青睞大型企業,甚至有人非大企業不去,因為在他們眼中,大企業除了名聲響亮,抗風險能力也強,只要自己能進大企業工作,就不用再為前途擔憂。
無獨有偶,目前大型企業的崗位在求職市場中也異常火爆,根據智聯招聘發布的《2020年夏季中國雇主需求與白領人才供給報告》可知,規模在1000-9999人的大型企業競爭指數為63.3,問鼎其他規模的企業。
盡管大企業有著無數讓人心動的條件,但凡事都有雙面性,帶著這種片面的想法去求職,往往會在現實中碰一鼻子灰。
“非大企業不去”的原因是什么?
1、死盯橫向規模,漠視縱向專業度
前著名快餐品牌“紅高粱”,在最輝煌的時期,正餐時段的客流量領跑同路段的行家,但是好景不長,由于發起人盲目擴張造成巨額虧損,導致全國僅剩下天津“紅高粱”直營店這根獨苗。
反觀當下,很多求職者對企業的初步認知就是規模,只要規模足夠大,這家企業就是好企業。但有些所謂的大企業,奉行的是“紅高粱”式先做大后做強的經營理念,錯誤地撒大網撈小魚,這種泡沫式模式一旦被刺穿,企業旋即深陷危機。
如果求職者漠視企業對經營發展的專業度,不深挖企業的經營理念、企業文化等,就把前途押在企業規模上,那就很容易成為其失敗經營的犧牲品。
2、擱置自身職業規劃,盲目追風大企業
一份行之有效的職業規劃,對穩定求職方向,選擇發展道路和確定職業目標都有指導作用。
但阿明就不這么認為,尤其經歷了上半年,他覺得再縝密的職業規劃,在現實中也是不堪一擊,現在只要是大企業的崗位,他都愿意做。
雖然他幸運拿到大企業的offer,但現在的工作他以往很少接觸,之前積累的工作經驗用不上,僅僅是跨部門溝通就讓他吃盡苦頭,這才剛過試用期,他就有了跳槽的打算。
阿明不過是看中企業規模大,就選擇與自己規劃背道而馳的工作,不僅無法施展才能,還不斷消耗精力,疲憊感和挫敗感日益加重。
3、職場惰性初現,成長依賴培訓
大企業一直備受青睞,也歸因于其健全專業的培訓系統,且愿意長期投入時間和精力去培養員工。對企業本身來說,培訓是讓員工為企業的發展增光添彩,對員工來說,培訓能有效吸收公司資源,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眼界。
本應是互相成就的美事,卻有求職者因此不愿主動學習,將能力進修完全依賴于企業,甘愿被動式成長,最后被“溫水煮青蛙”而不知。
早在2018年,華為發現部分中層員工因為入職時間長,享受著豐厚的福利待遇,自身能力又不足以晉升,通俗來說就是“吃閑飯”。為此,華為對外關閉社招通道,對內使用考評、內部流動等方式優勝劣汰,從而縮減用人成本。
李嘉誠說: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職場也如是,從外打破是壓力,從內打破是成長,不肯吃自我成長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如何挑選出適合自己的企業?
1、清晰圈定意向行業,確定未來職業選擇
面對五花八門的招聘信息,不少求職者被打亂計劃甚至丟失目標,最后連自己要進什么樣的行業都拿不準。為此,我們可以先憑所學專業或興趣敲定目標行業。
好友小余學的是財務類專業,所以她會優先考慮財務類工作,接著她認為自己對互聯網行業感興趣,很快就圈定互聯網企業的財務類崗位,作為她的求職目標。
最后,小余評估自己可承受的通勤時間和成本,鎖定以自己目前居住地為圓心的半徑10km是理想的上班范圍,從而快速篩選出一批符合初步要求的在招企業崗位。
《六韜》有言:凡謀之道,周密為寶。去求職,就預備打一場持久仗甚至是拉鋸戰,耐性和信心很容易被消磨,若在“戰斗”開始前就有可行戰術,就不至于被現實的洪流輕易擊潰防線。
2、明確自身職業性格,準確匹配企業調性
很多人通過外界給自己的標簽,來窺探自己的性格,最后籠統地將自己定義為內向者或外向者,而據此選擇的工作常常不盡人意。而聰明的求職者,就會先明確自己的職業性格,再去求職。
現在,國際上流行著一種職業人格評估工具———MBTI模型,它從四個維度,每個維度有兩個方向,共八個方面對人進行職業人格評估,讓求職者通過結果分析出自己可能對什么工作感興趣。
例如測試結果為INTJ即“固執頑固者”就較適合專業性較強的工作,INFP即“安靜觀察者”則可能對開發創意類工作感興趣等。所以,提前對自己有充分了解,懂得利用工具進一步篩選和定位職業的人,自然會在求職時少走彎路。
3、多方打探企業口碑,綜合評估擇優應聘
當我們看中某些崗位,投簡歷前不妨做個簡單的背景調查,免得跑斷腿面試后,才知道那些不形于色的“坑”。
以下3種常用方式,可以幫助我們較全面了解企業的信息:
專業網站: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紅盾查詢、天眼查等,企業注冊的工商信息都能被查到。其次,求職者還可以在正規招聘網站探尋企業口碑,如智聯招聘職Q社區和公司評價,就能看到該企業的相關評價。
企業口碑輿情監測系統:這類型系統可以全網實時監測,從傳統媒體到現在流行的微信公眾號、微博、論壇等熱門平臺,都能檢測到該企業的消息,求職者能聽到外界對企業的多種聲音。
熟人打聽:這算是成本最低,真實性較高的收集信息的方式,求職者可以從身邊的朋友、同事、在職或前在職員工獲悉企業的做事風格、工作氛圍、待遇福利等,初步選出最心儀的企業后,再去面試。
網上有這么一句話:“沒有不合理的職場,只有不合理的心態。”
職位是短期的,職場是長期的,無論企業規模是大是小,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求職者切莫盲目追求企業規模,而忽略掉真正適合自己長期發展的機會。
皆因我們求職的初衷,都是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實現更多的人生價值,愿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