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是種常態
有網友問:“中國有多少人在打工?”答:“所有人,工人為老板打工,老板為自己打工,公務員為政府打工,軍人為國家打工...人要活下來就要打工。”所以,打工是種常態。
鮮有人出生就擁有創業的好條件,再牛逼的人也需要通過打工來磨練自己。有時候,在打工路上行走了一段距離,你才會找到人生的分叉口。這年頭,誰沒打過工呢?
周杰倫,曾經在餐廳當侍應生;
恐怖小說大師史蒂芬·金,曾經是學校清潔工;
微軟CEO史蒂夫·鮑爾默,曾經在寶潔銷售甜品制造機;
陳天橋,曾經在小房間當幻燈放映員;
吉利董事長李書福,曾經騎個破自行車滿街給人照相;
約翰·安德森,曾經在電影院賣爆米花。
所以,對于打工,不必太過于抗拒,打工也是經歷,也是一個圈子,但是不能讓心永遠沉溺在打工的氛圍之中。
人可以打工,心卻萬萬不能
我只拿這點錢,憑什么去做那么多工作,我傻呀。
我為公司干活,公司付我一份報酬,等價交換而已,我不欠誰的。
我只要對得起這份薪水就行了,多一點我都不干,做了也白做。
工作嘛,又不是為自己干,說得過去就行了,干嗎那么認真。
這種“我不過是在為老板打工”的想法很普遍,在許多人眼里,工作只是一種簡單的雇傭關系,做多做少,做好做壞,對自己意義不大,達到要求就行了。因此,工作的質量、標準都不高。
我們到底是在為誰工作呢?工作著的人都應該問問自己。如果不在年輕的時候弄清這個問題,不調整好自己的工作心態,那么我們很可能與成功無緣。
調整心態的方法:
1、認清工作的意義。
2、把自己放空,抱著學習的態度。
3、換個角度去思考,就會感到快樂。
4、學會欣賞工作中的每個瞬間。
5、不能改變環境,就去適應環境和改變自己。詳情>>
打工是經驗積累的過程
剛剛進入職場的設計師小周幾乎懷疑自己臉上刻著“新人”兩個字,因為不管是接待客戶還是出去開行業會議,見到的每個人都會沖他笑笑,然后緊跟著一句:“剛畢業吧?”后來他漸漸意識到,問題可能出現在“職業范兒”上面。
跟客戶打交道,資深設計師總是氣場強大,三言兩語就能摸清客戶需求,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可他呢,都溝通一個小時了,拿個小本子不停地記啊 記的,心里還是犯嘀咕。小周發現,即便是專業對口,課堂上老師教的那些東西,到了職場還是不夠用。老師講了設計原理,但沒告訴你如果客戶的要求和課本不一致該如何取舍;老師把某個項目分解之后,你總能一絲不茍地按時完成分到自己頭上的那部分,可從來沒有主導過某個項目的全部進程。
所有這些,在第一份工作中,小周全都遇到了。在這段時間里,他和領導磨合,和同事磨合,和客戶磨合,和自己磨合,和這份工作磨合,終于從新人變成了熟手。
而所謂的磨合,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積累經驗。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盡可能地多做事,無論它們在眼下看起來是不是有意義。
積累了幾年經驗之后,小周和朋友合伙成立了自己的設計公司。詳情>>
找份工作,找個經濟源,找個機會實現夢想
一個朋友,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服裝定制品牌。三年前,她辭職去國外學習時裝設計,之后回國創業,直至今天。你能想象嗎?在這之前,她畢業之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做審計,天天加班到深夜,無休止地跟賬目和表格打交道。
在辭職信里她特別提到,感謝這份工作給了她人生中的“第一桶金”,讓自己可以不為衣食擔憂,而且有機會去實現夢想。
現在你可能每天游走在辦公室/工廠、出租屋、超市之間,拿著2~3K的薪水,每月除了房租,水電費所剩無幾,生活拮據。買了一部手機或者漂亮衣服,就得省吃儉用一個月。你想擺脫當下的生活狀態,現在的生活不是你想要過的;你會常常惆悵你活不出理想中的自己;你有創業的雄心與抱負卻礙于無經濟能力來實現。然后你還得繼續打工,因為你得為自己的理想負責,給自己的夢想一個交代,你得打工,存夠錢,買了你想要買的,去你想要去的地方,做你想要做的事。
最后,希望你們都能實現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