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和市場的職業發展
來源:皖江人才網
時間:2024-12-23
作者:皖江人才網
瀏覽量:
說到銷售和市場,其實本來就是一家的。最早是沒有市場的,最早只有銷售,后來隨著行業越來越細分化,然后人們發現,原來不單單要賣東西,而且配合賣東西,還需要有人告訴你,該賣什么,怎么賣,賣多貴,同時也需要讓人家知道你,宣傳你,于是,市場就出現了。所以,迄今在很多領域,還是沒有市場部的,因為不需要啦。特別是一件尖端的行業或者本身買主也是非常偏的行業,真的,還是銷售有,市場沒有。還有些工業企業,銷售和市場那本來就是一體的。打個比方,一些制造型機械的生產廠家,那個顧客全球可能也數得出就那么幾家。這個市場?怎么做啦。喔我既不需要線上電視上打廣告(打了人家知道你也沒用,因為采購的都是其他企業,比如說康美包,有人聽到過嗎?那可是和利樂一樣做包裝行業里面很有名的企業呀,利樂只做六層的那種紙盒或者枕頭包裝,他家我知道很多飲料的瓶子之類的都是他們家的。讀包裝這個專業的學生應該知道吧),比如說貝卡爾特(一比利時公司,做的業務中我所知道的有鋼材覆膜,反正也超級賺錢的公司),比如說奇華頓(很多的飲料那些香精香料可都是他家供貨的),比如我們家(全球銷售額也幾百億美金一年了)。所以很多這樣的企業,市場部的作用和快速消費品俗稱FMCG的行業相比較,專業性上看起來是弱了一些了,那不是人家不好好發展,那是沒必要發展。因為業內,人家都知道你的,你還市場個啥呀。至少宣傳這塊,需要的就很少了。當然后面說,市場還有別的作用,那還是一樣的。上面提過的這些企業在自己的業內都是響當當的,不是第一位至少也是前三里面可以排排的,所以做銷售的,后面會講到,到這些企業去,那個日子不會太辛苦,彎路也會少走很多。
說到銷售市場,第一個進入大家視線的肯定就是快消行業,也就是我們俗稱的FMCG快速消費品。這個行業目前在中國把持在幾大外資巨頭+部分本地巨頭的手中。一般我們超市買得到的很多東西都是這個行業的,比如食品,比如日用品(家紡之類就是耐用消費品了又是另一個概念)。在日用品領域,那聯合利華啦,寶潔啦,都是非常非常大牛的公司,好歹在應屆生眼中去這些公司是非常有職業前景的。還有一些企業和這個FMCG也有點相像,好像一些醫藥企業的OTC藥品部門,因為渠道銷售等方式和FMCG接近,所以要的人也會比較類似。事實上,他們招聘的人也好,給的薪水也好,至少起薪這塊的確有競爭力(最近會開個帖子談談起薪這檔子事)。所以,很多學生,削尖腦袋都想進入這類企業,覺得最好的人就該去這樣的行業。給那么都錢,這些企業可不是大方的哦,沒有什么事是沒有目的的,這些企業會花那么多錢來培養人,錄取最優秀的人,原因就在于這個市場很復雜,要想立于不敗之地的確需要非常優秀的人才。比如你個沐浴露吧,如果你讀化工的,你很容易就知道這個成本,和超市的售價根本不能比的,那只是超市售價的一個零頭而已,但他偏偏能賣幾十塊錢,為啥,這里面就有產品附加值的影響。這個附加值很多時候,就是快消行業的利潤增長點。曾經做過化妝品的零售生意(網上),那時候看過一些帖子。里面有一個說道歐萊雅,他下面美寶蓮這個品牌很多彩妝的配方可能是過去淘汰下來的蘭蔻的配方,但一樣的配方,美寶蓮只能賣幾十塊,蘭蔻價格卻是人家10來倍,這就是產品附加值的影響。蘭蔻和美寶蓮那個品牌雖然都很有名,但是定位是不同的。所以,一樣成本的東西,可能貼個不同的標簽,那個價格就。。。原材料成本和最終售價差別那是很大的。其實留意的人們可以發現,雖然我們消費水平一直上升(這陣子CPI已經不大正常的往上漲了),物價特別是日用化學品物價雖然也波動,但相對還比較穩定(特別是很多大牛企業的產品),原因就在于,他本來售價其實很高了。在美國一瓶洗發水也就3,4美金,國內也得這個價格,所以上次聯合利華放消息說要漲價,給發改委罰款發的那么厲害。當然,這個僅僅指的是原料成本,你要是攤上其他成本,比如加入市場經費等,他要漲價其實也不是沒有道理的。題外話,題外話哈。
然后,這個行業中其實還是有很多國內企業,包括民營企業,國有企業之類的企業,比方上次在三聚氰胺事件中受傷很深的光明,蒙牛和伊利,其實也是這個FMCG大概念中的,除此外,還有卡夫,瑪氏等等做食品的企業,記得過去在應屆生論壇看到過一個帖子有人說做銷售市場不要去大牛的公司,因為你不賣力銷售,人家也能賣的動。這個理解其實是片面的,這些企業,不管是國有的,民營的還是外資的,你在銷售市場呆著,平臺就很大,所以你的收獲是小公司沒法比較的。打個比方吧,我有1億的廣告經費,你在寶潔聯合利華哪怕是光明的市場部里面,你就知道多少該給線上廣告多少該給線下促銷,怎么分配,這些你讀再多的經濟學也不會知道,這個叫做know how,只有做了才知道。當然,可能我500w花出去了最后效果也一般,那也是沒辦法的,在大公司做這類的職位最大的優勢就是人家船大,給你很大的空間經歷你讀市場營銷那會子看到過的所有案例。所以,一個小型的外企和一個大型的國有企業,如果是快消的話,我倒建議還是去大國企轉轉,也許工資只是人家一個零頭,但職場初始,平臺和眼界比收入更重要。而且哪怕在寶潔,也會有新產品要上線,那個過程,其實就是一個很寶貴的學習歷程,前陣子放廣告方的很多的那個卡玫兒香氛沐浴露不知道大家注意沒有,這好像也P&G的一個產品,而在海飛絲霸占中國去頭屑市場那么多年后,聯合利華近幾年推出的那個清揚去頭屑其實它的上位也是完全全新的一個開端。所以在一個大的企業,在他們也有很多很多產品線的今天,跟著大船走快消,那是沒錯的。娃哈哈的市場部,雕牌的市場部也許比不上寶潔聯合利華,可說不定比某些小眾品牌的快消外企學到的東西多得多。就是這個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