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經營老板思想不及格
來源:安慶招聘網
時間:2025-01-11
作者:皖江人才網
瀏覽量:
幾千年的封建帝制和民營企業的發展歷史使得民企老板形成了一種根深蒂固的、復雜的管理思想。“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成為了民企在全球化競爭中乏力的最好注解。
中國民營企業的跨國經營已走了十年,但能嶄露頭角的民營企業可謂鳳毛麟角,保持的 “良好”的發展態勢更多依賴于中國政府采取的漸進式開放策略以及一系列應對措施。
根據筆者多年的管理咨詢實踐總結發現,民企老板的經營管理思想局限是企業實施跨國經營的最大障礙。
老板思想是跨國經營的最大障礙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帝制和民營企業的發展歷史使得民企老板形成了一種根深蒂固的、復雜的管理思想。“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成為了民企在全球化競爭中乏力的最好注解。
首先,“寧做山大王,不為朝中相”的“帝王”情節。獨裁理念幫助民營企業老板成就一番事業,但它也使得民企老板不愿意面對跨國企業并購,怕失去對企業的控制,怕自己的權威遭受質疑,甚至下臺。
其次,“寧耕一畝三分地,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小農意識”,使得民營企業老板對國際市場“不屑一顧”,更多依賴于其“發家”的國內市場。因為“生于斯、長于斯”,民企老板對國內市場可謂是了然于胸,要民營企業老板舍棄自己最熟悉的而去開拓自己不了解的,這似乎成了“癡人說夢”。
再次,“機會主義”心態使得民營企業老板更多迷戀傳統的成功經驗,相信只要自己繼續保持對市場空白點的嗅覺,有“敢為人先”的意識,企業就可以保持進一步的發展。然而今天,市場經濟的逐步發展和完善,國家各項配套政策措施的改進和實施,跨國企業的科學、規范的市場運作已經使得“機會主義”變得非常渺茫。
最后,“木秀于林,風必催之”的“古訓”使得民營企業老板對跨國經營存在畏懼和等待的心理。首先,中國民營企業的創立和發展普遍帶有“原罪”問題,“槍打出頭鳥”的擔憂進一步增強了這種畏懼。其次,民企與跨國公司幾十年、上百年的積累相比,還是非常稚嫩的,如2005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之首——聯想控股有限公司的營業收入僅為900多億元人民幣,而2005年“世界500強”的最低入圍標準是124.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10.8億)。
思想局限如何絆倒民企?
受傳統經營管理思想的束縛,國內民營企業無論是從跨國經營的目的、跨國投資的規模、跨國經營的行業層次,還是跨國投資的區域來看,都還沒有達到理想的目標。
首先,“帝王”情節、“怕失去控制”,使得民營企業老板對實施跨國投資的目的狹隘,經營方式單一。企業實施跨國經營一般可以分為四個層面:零星出口、通過代理商經常出口、國外設立營銷機構和國外設立研發、制造企業就地研發、制造與銷售產品。當且僅當企業開始在國外設立營銷機構之后,才真正形成跨國公司。國民營企業卻仍然停留在零星出口或通過代理商出口的階段,以帶動生產出口為主要動機。據商務部統計,2006年中國民企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約幾十億美元,但與此對應的對外貿易總額卻高達到2436億美元,貿易總額遠遠高于對外直接投資總額。
其次,對跨國經營的畏懼和等待心理使得民營企業老板對跨國投資保持了更為謹慎的態度,對外直接投資的增長比例遠遠低于對內投資的增長比例。2006年,中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為161億美元,僅占全球的0.5%,其中民營企業僅占1/3左右。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06年中國民營經濟國內固定投資總額達到4.83萬億元,比2005年增長了37.7%,占全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51.6%.再次,對成功經驗的迷戀,使得民營企業老板更多相信個人的市場直覺、銷售網絡的建設,而忽視對決定企業未來核心競爭力源泉的技術創新、品牌塑造等高附加價值職能的投入和創造。目前,中國民營企業涉入的跨國經營行業還主要集中在以資源開發和粗加工制造業領域,對出口導向型行業,尤其是新技術、新材料、高端服務行業關注度低,這無疑會大大削弱民營企業對可持續發展核心競爭力的塑造。
最后,對國內市場的依賴,使得民營企業老板很難從全球的角度建立企業的資源觀、市場觀和營銷觀。無論是資源開發、投資區域以及市場拓展,基本上還主要集中在中國的周邊地區,其中亞洲地區和拉丁美洲地區就占中國民營企業對外投資的90%以上,視野非常狹小。因此,拓寬視野,建立全球的資源觀、市場觀和營銷觀成為中國民營企業實施跨國經營的當務之急。
如何突破思想局限民營企業老板傳統經營管理思想的突破。但思想的轉變本身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過程。通過對政府、民間商會和第三方力量的外力,以及民營企業老板視野的拓展,開放、交流的企業文化塑造和內部經營決策機制的重塑等內力,從兩方面幫助民營企業老板傳統經營管理思想的突破。(如圖一)
從外力來看,首先,政府政策的制定和輿論的引導是轉變民營企業老板傳統經營管理思想的前提。在此次的思想變革中,政府的主導作用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體現出來:一是對民營企業老板“原罪”問題的處理。政府要從發展的角度看待民營經濟的崛起和發展,以消除民營企業老板對于“原罪”問題的擔憂。慶幸的是,目前中國政府已經在這方面進行了積極的實踐,包括民營企業老板的黨員身份問題、參政議政問題、私有財產不可侵犯問題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對民營企業老板進行了認可和安撫。
二是從憲法、法律法規層面給予民營企業“國民待遇”,確保民營企業可以更為“公平”地參與全球化市場的競爭。這些法律法規包括稅收政策、外匯管理制度、境外投融資政策、對外合作權限等。
三是從方針、政策、制度層面給予民營企業更多的優惠,鼓勵民營企業積極實施跨國經營。中國十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鼓勵民營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并制定了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實踐證明,這種成效也是非常顯著的,華為、聯想、TCL等跨國實踐都在這一階段達到了頂峰。但我們也應看到這種政策的不足,“引資”的導向更優于“走出去”政策。
其次,民間商會的組織和推動,擴大民營企業老板的跨國經營視野,提升其參與全球化競爭的意識和自信心。民間商會包括各地行業協會、地方商會、經濟論壇、研討會、技術博覽會等,如財富論壇、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博鰲亞洲論壇、國際博覽會等。在中國,民間商會還遠遠沒有發揮出應有的功效,更多的是一個行業企業信息聯絡站。當然目前在中國東南部發達地區,一些地方商會、行業協會正在蓬勃發展。比如我們經常可以見諸報媒的溫州商團,幾十億的資金可以撬動幾百億,甚至上千億的市場。
再次,通過第三方力量的輔助民營企業老板傳統思想的轉變和提升。第三方力量包括咨詢公司、標竿企業、科研院所、培訓機構、獵頭公司等。作為先進管理理念、管理工具和方法的傳播者和積極實踐者,第三方力量可以幫助民營企業老板迅速地了解并掌握最新的現代企業管理理念和方法,包括跨國競爭理念、跨國投資模式和方法等,在實踐、比較中有效地推動民營企業老板傳統經營管理思想的轉變。(如表一)
從內因來看,主要是通過對民營企業老板視野的拓展,開放交流的企業文化塑造和內部經營決策機制的重塑實現對傳統經營管理思想的突破。任何外力的影響最后都必須通過內因發生作用。
首先,通過政府的引導、民間商會的組織和推動,以及第三方的輔助拓寬民營企業老板的視野,突破傳統的認知障礙,從更高的角度來理解和把握跨國經營的必然趨勢。民營企業老板要決策的問題不是要不要實施跨國經營的問題,而是如何進行跨國經營的問題,是跨國經營策略選擇的問題。因此,通過諸如與世界500強跨國公司的直接對話,對跨國經營標竿企業的研究分析,增強跨國經營的信心,努力實現對傳統經營管理思想的突破。
其次,通過民營企業老板認知的改變引導企業建立開放、交流的企業文化氛圍。交流的文化氛圍能夠促使企業通過多元認知者的“適當沖突”來修正“獨裁者”的決策偏差,提升企業經營決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降低經營決策的風險。開放、交流的企業文化氛圍就要求企業文化保持適當的靈活性和彈性,能夠以開放的心態吸納外部文化,并且隨著企業的發展和外部環境的變化適時進行自我更新。
最后,通過有形的制度載體規范并約束傳統經營管理思想的泛濫,確保開放、交流的企業文化氛圍的傳播、推廣和實施。有形的制度載體包括企業的治理結構、經營決策機制、用人機制、市場營銷管理制度和財務制度等等。通過治理結構、經營決策機制明確董事會、專門委員會、經營層的職責和分工,明確彼此的權責定位,從而突破民營企業老板的“獨裁式”經營管理方式;通過用人機制的重塑和優化,積極引入熟悉國外市場運作或跨國經營的專家、職業經理人,提升經營管理團隊的跨國經營能力,推動民營企業跨國經營戰略的實施;通過市場營銷制度、財務制度的重塑、發展和完善,確保民營企業可以進行資源、市場、營銷和資本的全球化經營和管理。有形制度的建立、推廣和實施可以最終確保對民營企業老板傳統經營管理思想突破的制度實踐。(詹偉峰)
來源:《管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