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當時就是嫌國內太擁擠、嘈雜,就想去一個沒人認識的清靜地方。真到國外了后,發現路上都見不到人,除了飛馳而過的汽車,一片死寂,在這種環境里天天悶得發慌。藍天白云,環境雖好,可實在寂寞得受不了。”江水(化名)大學畢業后,扔掉了一份朋友都向往的工作,跑到了加拿大,為的是出國讀書,書讀完后就開始工作。
“在國外是孤獨,可回到國內吧,又是另外一種環境,熱鬧是熱鬧了,但是活著壓力會很大,房價很高、工作難找、薪水太低,想起來就郁悶!”江水頗為懊喪地表示,“我現在30了,照照鏡子,明顯老了。整個人陷進了一個矛盾的漩渦。一手抓經濟,一手抓青春,一不小心,財貌兩空,30歲的女人已經少了斗志和追求物質的欲望。”
“在加拿大呆的時間長了,你會發現,幾乎你所遇見的每一個中國人,都是一個祥林嫂。他們喋喋不休地追問你:以后想不想回國?回還是不回,這真是一道算也算不清的多元方程題。”江水尷尬地說。
過七成人認為人才外流可恥
近日,《國際先驅導報》與新浪網就“你怎么看中國人才外流海外?”進行了聯合調查,截止到3月21日零點,有4797人參與了在線投票,其中有73.94%的人認為中國人留在海外不歸是恥辱的。南京的倪先生沒出過國,但他不無激動地表示:“這種出去就不想再回國的人,往往是沒有民族感的金錢主義者,愛國主義思想缺乏,個人的得失高于一切。”
也有27.06%的人認為在國外更合適發展。“國內論資排輩,講人情關系,社會背景等因素導致人不能發揮能力,導致人才外流。”在外企從事人力資源工作的蔣女士說,“在國外更容易做出成績來,國內有些科研條件達不到,各種繁瑣制度也不利于做出成績。”
軟環境建設是阻礙海歸主因
中國社會科學院勞動人事局副局長潘晨光從2004年開始策劃主編《中國人才發展報告》,在去年底出版的第三份藍皮書就明確指出,“中國高層次人才流失嚴重,長期下去,可能會威脅整體人才及經濟安全”。
潘晨光告訴《國際先驅導報》,調查反映的問題都是軟環境的范疇,而人才滯留海外不歸,很重要的原因是國內的政策、制度方面不順暢。“國內的經濟水平、生活水準、發展機會,跟發達國家比,有一個落差。”
上海市公共行政與人力資源研究所所長沈榮華也認為主要原因還在環境。“內部還有外部環境,為什么美國這么吸引人,最重要是在美國有利于技術創新,有利于財富積累,有利于投資安全。對于某些高級人才來說,國內幾乎沒有一所大學、一個研究所有他研究的領域,所以他也沒有辦法回來。”
“還有文化因素,中國人有一個心態,就是要出人頭地,現在自費出國的比例很大,有些家庭很殷實,但更多數是節衣縮食的。有些年輕人本來想出去鍍鍍金,結果不能在國外取得成就,跟出去時有很大的落差,所以就出現了有家不能回,有國無顏歸的情況。”潘晨光說。
外流人才也是“活期存款”
沈榮華強調,現在說的人才外流主要是指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的第三次人才外流。“改革開放后有三次流失。1978、1979年是第一次;第二次是在90年代;入世以后是第三次。人事部去年統計留學生大概有93萬,回來的有23萬。”
“有些人現在滯留在國外,從短期來看,確實有一個人才流失的問題,我們培養的人在給其他國家做貢獻。從長期來看,隨著我們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們能夠給他們更多的舞臺和發展環境,很多人必然會選擇歸國。”沈榮華笑著表示,“這有點像銀行的活期存款,這部分人才只是暫時貯備在了國外,他們在那邊工作、研究,能夠在學業、研究領域里不斷往前,這些就是利息啊。而如果他們現在回國,也許會因為國內沒有完善的平臺,反而不能有大發展,沒幾年也許就被淘汰掉了,所以這些人才現在回國,就是從銀行里把存款取出來了,什么利息也拿不到了。”
“綠色通道”加快人才回流
“一方面是國家擔心人才流失,另一方面是美國專家擔心美國在吸引人才方面不得力。”沈榮華說,“從統計數據上來說,這幾年回流的速度明顯在加快了,但我們在吸引人才回國的政策上應該更大膽些,以前決策部門的交流會上就談到,上海的一些重點大學就可以考慮全球招聘校長。”
“我們在認識上存在著誤區,其實國家公派出國的95%以上都回國了,但自費出國不歸的較多。”潘晨光說,“無論公派還是自費出國的,國家都鼓勵他們回國,解決他們的工作、生活、醫療等后顧之憂。最近剛下達了16部委《關于建立海外高層次留學人員歸國工作綠色通道的意見》。可以看到,國家對像調查中存在的問題認識比較清楚,特別是在政策上提出了25條措施,找出了解決的途徑,對于今后外流人員回國從政策上做了疏導,這是一個綠色通道,最近幾年海外人才回國的步伐肯定會加快。”
“關系”阻斷人才回國路
關系,這個讓外國人頭疼的中國特色,成為阻礙中國人回國效力的障礙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但凡發自紐約張維最近剛剛跳槽,進入紐約一家金融公司從事投行工作。“為什么當初選擇出國深造?”面對《國際先驅導報》的提問,張維回答得很坦然:“理由很簡單,國外的師資力量國內根本無法比。最近不是有報告說,中國目前博導力量明顯不足嗎?國內的博士生導師有2/3的人是既帶博士生又帶碩士生,平均每名博導要帶差不多6名博士研究生,遠遠高于國外每名導師帶兩三名學生的比例。”
雖然現在中國經濟飛速發展,機會非常多,但是張維還是無奈地表示自己是不回去了。“我沒有關系!”張維來自湖北農村,父母都是普通農民。“我本科畢業后就出來了,跟社會接觸不多,沒有自己的關系網,父母也幫不上忙,回去恐怕不好混。”在美國,雖然工作壓力很大,但是工作之余的生活卻沒那么復雜。“我還是喜歡比較簡單的生活。”原本打算積累些工作經驗就回去報效祖國的張維對此很無奈。
美國的很多行業,都活躍著一些事業有成的中國人。因為科研條件優越和子女教育問題等各種因素,他們無法成為“海歸”一族。但這些從中國走出來、留在美國的人才,很多都利用假期等機會跟中國國內的機構或者公司進行交流與合作。
劉杰目前在紐約州的一所大學教書。“人家都說我出人頭地了,薪水高,住高尚社區,其實背后付出的努力誰又知道?失去和父母、朋友的生活時間多么可怕?”他之所以選擇留在美國,是出于家庭原因的考慮。畢竟在這邊已經結婚生子,回國會有很多麻煩。有了孩子的人,考慮的事情也更多。“國內現在大部分城市的污染都很嚴重,食品安全也成問題,這些對孩子的健康不好。”
劉杰說自己喜歡教書、搞研究,因此回國對他來說,也不是很好的選擇。國內的大學老師需要應付教書之外的事情太多。評職稱要論資排輩,申請科研經費要靠關系,像他這樣的外來戶肯定會受排擠。“如果成天應付這些事情,搞好‘關系’,哪有時間教書、搞研究啊?但是以后我會爭取回國當客座教授,帶幾個學生的。這樣就不用應付那些難纏的‘關系’了。”
美國移民局的一位高級官員也告訴《國際先驅導報》:“在中國,人際關系的重要性超出想像,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才能讓你有機會達成目標。”
【鏈接】中國人才外流全球最嚴重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日前,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了2007年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報告在論及移民問題時指出,在國際移民大潮中,中國海外移民呈擴大趨勢,這種擴大在當前國際政治形勢下日益顯現出雙重作用。而中國目前已經是全世界人才外流最嚴重的國家。
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海外留學的中國人當中,有2/3的人選擇不回中國。從2002年后,中國每年留學人數超過10萬,但選擇學成回國的只有兩三萬人。
報告認為,從宏觀角度看,中國海外移民的擴大與中國經濟的發展相關,是中國走向開放、自立于民族之林的重要起點標志。中國海外移民與其他國家的移民共同對世界各國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補充作用。同時,國際遷徙最大的負效應是人才流失,中國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價。
在改革開放后出國的移民中,留學人員、知識型人才占了很大比例。據估計,在海外的中國大陸專業人才超過了30萬人,許多是受過良好教育的精英,北大有些科系的學生76%移居到了美國。這些由中國付出巨大教育成本培養出的人才,在科、教、研領域,特別是能夠創造高附加值的知識經濟領域為移居國工作,對急需發展人才的中國無疑是一種損失。
來源:國際先驅導報
Copyright C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皖江人才網 皖ICP備2021000074號 公安備案號:34080202000488
地址:安慶市迎江區皖江大道77號紫峰大廈B座 EMAIL:admin@wjjob.com
ICP經營許可證:皖B2-20210254 人力資源證: X(2021)3408020007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