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型人才需求缺口在逐漸拉大
來源:安慶招聘網
時間:2025-01-09
作者:皖江人才網
瀏覽量:
近年來,我國的制造業發展迅猛,對有技能的人才需求越來越大,甚至出現了技能型人才高薪難求的情況。據沈陽市勞動與社會保障局的工作人員透露,目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缺口在逐漸拉大,有資料顯示,目前僅遼寧省內技能型人才的缺口就已達上萬人。另據了解,2002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只有145萬人,2003年達到212萬人,2004年280萬人,2005年338萬人,2006年已增長至近400萬人。與這串逐年加大的數字相伴而生的是,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手拿本科、專科文憑徘徊在用人單位門前,久久難以找到工作的機會。一面是大學生就業困難的景象,一面卻是技工荒日益嚴重。3月16日,沈陽市盛強人力資源公司的人力資源管理專家崔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大學畢業生技校回爐或許可以成為破解大學生就業難的一把鑰匙。
擁有一技之長者求職受青睞
記者在沈陽市人才市場舉辦的幾場人才招聘會上發現,以前招聘單位常常打出“只限大專以上學歷”或“只限本科以上學歷”的招聘啟事,如今轉變為“招聘會計一名,要求有會計證和電算證……”等條件。很多求職者紛紛表示,在招聘廣告中,各種資格證書已經是繼身份證、學歷證之后的第三大證件。人才市場上大專生敗給中專生的事例常有發生,很多大學生不禁感嘆:號稱“就業敲門磚”的學歷證書竟然比不過一本職業資格證書!擁有一技之長者受青睞的程度可見一斑。
沈陽市人才交流中心對沈陽市的各大企業進行了調查,發現企業對技術工人的用工量占到了總用工量的70%,比去年同期上升了5%,調查顯示,許多求職者對技術性的工種頗感興趣。
很多用人單位也表示,他們在看學生簡歷時會更看重一些有實質內容的,比如學生英語水平證明、計算機水平證明、社會實踐的證明等。求職過程中,一技之長甚至比學歷證書更有說服力,迫使許多大學生不得不到技校回爐。
市場之手起關鍵作用
“交了高額學費、用了四年時間,難以找到用人單位,再上技校學做技工,這不是花冤枉錢、走冤枉路嗎?”面對記者的提問,人力資源管理專家崔杰侃侃而談:“仔細琢磨一下就不難發現,‘天之驕子’放下姿態,熱心于一向被認為是‘工字不出頭’的技工崗位,其實是看不見的市場之手起著關鍵作用。”
崔杰表示,這是因為,前有“拉力”:市場高薪難覓高級電焊工的消息屢有耳聞;后有“推力”:大學畢業生一年比一年多,就業競爭也越來越激烈。“退一步海闊天空”,這些大學畢業生“回爐”技校不僅可以理解,而且勇氣可嘉。
長期以來,在過分看重學歷教育的氛圍里,許多家長不愿孩子當技工,技校發展也很不正常,致使近年來頻頻出現“技工荒”。據統計,我國高級技工占全部技工的比例極低,僅數控機床操作技工,全國就短缺60萬人,很多企業買得起進口數控機床,卻常常找不到合適的操作技工。
不容忽視的是,技工特別是高級技工短缺,已影響到部分地區和企業的正常發展,阻礙了不少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革新。不少人擔憂:誰來托起明天的“中國制造”?
好在市場機制開始發揮獨特作用。隨著企業的需求高漲,技工的價值正不斷顯現:“能工巧匠也是人才”,技校畢業生成了“香餑餑”,就業率居高。不少地方也競相出臺重視高技能人才的政策:山東建立了“首席技師制度”,江蘇南通給優秀高級技工發政府津貼……面對市場的變化,包括大學畢業生在內,越來越多的青年卸下思想包袱,拋棄傳統觀念,躍躍欲試學做技工。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技校的專業設置、課程安排和技能培訓,與對應企業的崗位需求實現“無縫對接”,提出以“零適應期”為培養標準,讓學員“進廠就能干活”,這對專業理論知識較強、實際操作能力較弱的大學畢業生來說,恰恰是“回爐”學技能、增添競爭力的好時機。
大學生再學習有三大理由
沈陽市盛強人力資源公司的人力資源管理專家崔杰認為,總的來說,大學生回爐技校進行再學習有三大理由。理由一:避免職業生涯擱淺。一些大學生雖然具備基本的就業技能,卻不能達到企業崗位更高的要求,原來在大學里學習的知識,在一些實際操作領域里就顯得力不從心。因此,他們往往不能擔任更重要的職位,職業生涯擱淺。而重新學習,鞏固實踐操作能力勢在必行。理由二:一技之長提升身價。目前制造業人才的薪酬日漸上漲,如專業的模具設計人才一般月薪3000元,而熟悉設計、加工、造型整個操作流程的高級工月薪5000元左右,其中技能好的人才月薪過萬元也不足為奇。多學一門熱門技術,可尋找更好的就業機會。理由三:為就業增添砝碼。一部分大學畢業生擁有了大學文憑后選擇再學習,進入技校接受相關技能教育或培訓,在求職過程中可以為就業增添砝碼。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變為大眾教育,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新的教育模式已產生。其實,大學畢業生“回爐”技術職業學校在歐美等發達國家一直存在,甚至連碩士、博士畢業生,就業前都必須拿到符合相應崗位要求的職業資格證書。
大學生進技校各有利弊
很多大學生認為“技校回爐”是對將來求職的“再投資”,同時也能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崔杰則認為,從社會的角度而言,“大學生技校回爐”說明社會更注重人的實際工作技能,這是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增加競爭力的有效措施,是一種社會充電,應該值得鼓勵。大學生進技校,從某種角度講,也是大學生覺悟發展到了一種新高度的表現,說明大學生的擇業觀念有了轉變,懂得先就業再擇業的道理,也肯踏踏實實地從底層做起,這是一種好現象。但另一方面,從教育學的角度講,因為高等學府偏重理論,實踐太少,“大學生技校回爐”便成為一種教育資源浪費。大學畢業生讀技校,從某種角度上說明了當前大學生就業困難,這又不是一個好現象。
對于高學歷失業、“大學生技校回爐”等現象,崔杰說,大學專業設置不合理是主要原因,現在高校在專業設置上帶有一定的盲從性和隨意性。學校在設置專業時不考慮學校實際,一味開設所謂“熱門專業”。比如,隨著近幾年法學專業逐漸走俏,一些以前沒有法學專業的學校也跟著開設,至于有無好的教學設備和師資力量,他們并沒有過多考慮。從人力資源開發角度講,不同地區的高校應該結合當地實際開設一些符合本地需要的專業,同時加強學生選擇專業的指導工作,這樣可以避免大學生選擇自己不喜歡的專業,而不至于出現“大學生技校回爐”的現象。(鄭紅)
來源:遼寧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