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紉工年年都很缺,今年感覺更難招!"安賽體育用品杭州分公司的戴小姐愁眉不展,為了找到熟練工人,除了報紙、勞動力市場等招聘形式,現在她直接在廠門口擺攤招聘了。
不獨杭州如此,在浙江紹興、溫州及近鄰江蘇、安徽等地,均出現了服裝產業的農民工短缺現象。有關專家指出,在國際產業分工布局中,特別是世界制造業中心向中國轉移的背景下,"民工荒"正在發出產業轉移的市場信號。
面對服裝產業轉移帶來的"民工荒"亂象,莊吉集團總裁吳邦東認為,如果不進行產業升級的長遠規劃,而只是空間上的簡單重新布局,中國服裝行業的成本優勢將被東南亞、拉美及非洲等國家和地區迅速取代,中國企業或將面臨危機。
6000崗位"爭奪"1800求職者
3月1日,在紹興錢清鎮舉行的勞動力招聘會上,45歲的貴州民工陳太頌滿臉陽光。
這位來自貴州印江縣的農民,沒有任何進廠工作經驗,身高不足1.6米。"我沒什么經驗、年紀大、個頭矮小,難免擔心找不到工作。但在招聘會上一轉,發現自己的就業機會還挺多,工資待遇都在1000元以上。"陳太頌拿著一摞厚厚的公司介紹和招聘信息,"回去跟老鄉商量商量,哪個廠的工作更適合我,再到哪個廠去試一試。"
據紹興縣人力資源市場管理辦統計,當天招聘現場急需縫紉工、繡花工、機缸工等近6000個崗位,然而,前來應聘的求職者不過區區1800人。并且,其中大部分是陳太頌這樣沒有一技之長的普通工、新手!
"如此形勢,說明今年紡織企業的用工相當嚴峻。"紹興縣人力資源市場管理辦主任劉王慶告訴記者,今年該縣企業用工需求量超過3.5萬人,其中90%的需求量在紡織企業。
而在享有"中國女裝基地"美譽的杭州,"民工荒"也成了服裝業界的心頭之患。
在杭州東郊九堡鎮,服裝企業最為集中的就是"杭州四季青服裝研發中心",這里集聚了大大小小數十家服裝企業。走進研發中心的大門,公告欄上已經密密麻麻貼滿了各類招工信息。每走幾步,都可以看到企業在廠門口擺放一張桌子,兩個招工人員,一張招聘廣告的形式。似乎在九堡鎮,擺張桌子現場招人成了今年不少服裝企業招人的通用辦法。
"縫紉工年年都很缺,今年感覺更難招人,我們現在還缺300多名熟練的縫紉工人啊",安賽體育用品杭州分公司的戴小姐告訴記者,為了找到熟練工人,除了以往的報紙、勞動力市場等招聘形式,他們現在直接在廠門口擺攤招聘了。
"園區內的服裝企業缺人,今年春節過后感覺尤其明顯",位于九堡的江干區科技經濟園專門負責勞動保障工作的孫曉虹說,整個經濟園中服裝類企業多達四五十家,目前園區內從事縫紉工的已經有五六千人,不過今年最起碼還有20%的缺口。
實際上,縫紉工的緊缺已經不是新聞了,在由杭州市就業局提供的2006年四個季度的勞動力市場供求分析報告上,裁剪縫紉工一直都是需求前十位的工種。2006年第一季度裁剪縫紉工需求人數13508人;2006年二季度裁剪縫紉工需求人數16529人……到了2006年第四季度,裁剪縫紉工成為杭州勞動力市場上最難招到的工人,需求人數14004,求人倍率高達26.42,幾乎高出1季度1倍之多。
對浙江服裝業來說,似乎縫紉工的緊缺到今年愈演愈烈。
"民工荒"實質是技工荒
不過,面對"民工荒",也有一些企業氣定神閑。
"奧康沒有’民工荒’,我們的熟練技工流失率接近于零。"溫州奧康集團新聞發言人周威向記者表示,該集團具有培養、關愛員工的優良傳統,多年來其人力資源結構相對穩定。
今年春節,奧康集團還曾斥巨資包飛機免費送員工回家——2月12日,農歷臘月二十五,溫州永強機場,數百名奧康集團員工分別飛往重慶、武漢、貴陽、長沙和成都等五大城市。這些員工多為奧康集團皮鞋、內衣生產線的普通技工,大多數人都還是第一次坐飛機。
奧康集團總裁王振滔當天專程趕到機場為員工返鄉送行。他在送行儀式上表示,"春運期間車票難買,唯一讓員工能安全、舒適和快速回家的方法就是坐飛機。花這些錢為我的員工做點有意義的事情,值得!"
據介紹,為了能讓員工愿意長期留在企業工作,奧康集團除了給員工提供包吃住、繳納"五金"的一般待遇外,還給員工安排體檢、發放年終獎及專門培訓等特別獎勵。
周威分析認為,"民工荒"實質上是"技工荒",企業如果"以人為本",實現企業與員工的和諧共贏、良性循環,應該能較好的克服這個老大難問題。
而溫州市就業管理中心去年第四季度的用工分析表明,從用人單位的崗位需求來看,服裝類技工的需求增加迅速,缺口加大。而據該中心職業分析師李君預計,今年上半年溫州市服裝業技工的需求還將進一步加大。
無獨有偶,"技工荒"說法也得到了江西省統計局局長王建農的呼應——2006年底,江西省"就業和再就業春季招聘洽談大會"在全省共設會場137個,提供就業崗位72萬個,但達成用工意向的僅有20.1萬人次。王建農就此指出,"這實質上是技工荒,一些農民因缺少必要技能而不能實現轉移"。
那么,誰來幫助農民工進行技能培訓和儲備?浙江浙商研究會理事費常泰認為,政府有責任為民工提供免費或廉價的培訓。目前產業勞動力已經從城市人群置換為農村人口,這些人大部分已完成9年制義務教育,急需系統的職業技能培訓。
其次,有關部門應大力倡導并鼓勵各類企業的員工內訓,并將其納入企業公民與和諧社會創建活動范疇。"類似奧康集團這樣的做法應該受到褒揚和獎勵"。費常泰說。
浙江樹人大學副校長鄭吉昌認為,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和人口出生率的下降,我國勞動力供給結構正在發生變化。現在一方面是大學生工作難找,另一方面卻出現產業技術工人招工難的問題,這必將導致工人工資的提高。而通過勞動力價格傳導機制,高薪將誘使更多的民工尋求自我素質提升。
產業轉移帶來"民工荒"
為了破解紡織企業"民工荒",紹興縣紡織企業及政府部門沒少花心思。
3月8日起,紹興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先后前往重慶、江西等地組織人力資源交流會,投入大量精力、物力、財力"招人"。同時,紹興縣還專門組建了勞動力輸入工程辦公室,把招工陣地前移到勞動力輸出地現場辦公。
"’民工荒’不是’民工慌’,而是企業、政府慌。"紹興縣人力資源市場管理辦主任劉王慶表示,上述專場招聘結果不容樂觀。
綜合來看,首先是農業免稅化種植拖住部分農民外出的腿;二是城市進程加快和小城鎮的開發,特別是個私企業的迅猛發展,對農民工的需求量加大;三是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越來越多紡織企業不斷落戶西部,不少民工可在自家門口進廠上班,這直接造成了東部地區紡織企業勞動力短缺。
近年來,東部很多資本相繼進入中西部地區,開始了大規模的產業轉型之旅。以重慶為例,2006年上海三毛落戶重慶,山東如意集團投資40億建設的緊密紡基地主體廠房在萬州竣工,而雅戈爾西部公司出品的15萬套西服也在重慶下線。2005年,雅戈爾在西部實現銷售收入1.5億元,同比增長20%。
而在緊鄰長三角的安徽省,現已成為沿海服裝、家電制造、物流服務等勞動密集型企業向內地產業轉移的首選地。2005年,安徽服裝生產型企業投資比上一年增長90%。2006年,僅合肥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就比上年凈增183家,相當于"十五"期間新增總數的60.4%。
由于勞動密集型產業迅猛發展,安徽也出現了技工荒。據合肥就業管理中心副主任徐先芳介紹,來勢兇猛的用工荒、招工難,始于2005年初,至去年下半年蔓延至安徽全省各地。
在規范勞動力市場的同時,安徽還面臨一個迫切問題:在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過程中,如何讓打工者留在本地?
安徽省勞務輸出辦公室主任劉邦安透露,2006年安徽有1040萬外出務工者,780萬人去了外省,這一局面今年仍在持續。隨著沿海用工荒的加劇,廣東、福建、上海等地企業的觸覺已深入到安徽腹地,招工廣告已張貼到農村的土墻上。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院長曾湘泉表示,在缺工的情況下,服裝企業面臨兩難選擇:如果提高工資,將會減少企業利潤;但如果低端勞動力市場一直保持較低的工資水平,擴大內需又比較困難。"必須保障工資和利潤保持在一個合理水平,僅僅依靠人工低成本的發展模式已經走到盡頭。企業必須提高整體的競爭力。"
面對服裝產業轉移帶來的"民工荒"亂象,莊吉集團總裁吳邦東憂思重重。他認為,如果不進行產業升級的長遠規劃,而只是空間上的簡單重新布局,中國服裝行業的成本優勢將被東南亞、拉美及非洲等國家和地區迅速取代,中國企業或將面臨危機。
來源:中國紡織報
Copyright C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皖江人才網 皖ICP備2021000074號 公安備案號:34080202000488
地址:安慶市迎江區皖江大道77號紫峰大廈B座 EMAIL:admin@wjjob.com
ICP經營許可證:皖B2-20210254 人力資源證: X(2021)3408020007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