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發朋友圈就扣工資”:這屆職場人正在失去朋友圈自由
來源:皖江人才網
時間:2024-12-25
作者:皖江人才網
瀏覽量:
“當年鄙視微商的人,2020年都活成了微商”,簡直是許多職場人目前的真實寫照。
最近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則新聞,說某地一家電商公司,在復工后不久,便要求全員每天復制粘貼大量的公司推廣到自己朋友圈,并且截圖發在工作群里進行匯報。一條沒發就扣10塊錢,還安排了專員進行登記。
一時之間,引來許多職場人留言訴苦,自己的朋友圈變成公司宣傳工具。
除了被強制要求發公司廣告到朋友圈,還有被要求拉朋友親戚進公司廣告群,或是非營銷崗位也被分攤銷售任務的情況。
即便內心一萬個不愿意,但老板畢竟是掌握生殺大權的存在,讓許多職場人極度糾結的境地。
抗拒“轉發朋友圈”的職場人
究竟在反感什么?
1、對私人領域的侵犯
綜藝節目《奇葩說》,曾開展過一次“老板讓把公司內容發朋友圈,我該不該發”的辯論。
辯手李思恒說,朋友圈是用來裝*的,發工作內容會讓朋友們看低你。這說出了很多職場人的心聲。
朋友圈是自己的私有領域,是門面擔當。總是發公司的廣告,一來容易被朋友屏蔽,二來擔心影響到自己的社交形象。
畢竟,對于朋友圈向來只發“歲月靜好,靜待花開”的人來說,突然讓他轉發“某某數十載,激蕩新時代”“優惠還剩十個名額,千載難逢不容錯過”到朋友圈,可謂是直接破相。
2、對微商認知上的偏差
對于微商認知上的偏差,也讓我們對于發公司產品或活動宣傳到朋友圈這件事情充滿抗拒。
許多人,一想到朋友圈發廣告,便容易將自己帶入進“微商”的角色。進而聯想到各種“三無產品”“夸張廣告”“刷屏傳銷洗腦”等字眼,認為是一種很Low的行為。想到自己曾經屏蔽過的不少朋友圈微商,就更加沒有勇氣在朋友圈發小廣告了。
不過,再多不情愿,大多也只能止步于嘴上抱怨。畢竟,誰會跟自己的飯碗過意不去。現實生活中,“私域公用”早已成為許多公司的宣傳潛規則。
當被老板要求發朋友圈時
我們能怎么辦?
1、公私分明,避開沖突
許多職場人對于公司的發圈要求,都是表面同意,轉頭便“見招拆招”——將宣傳消息發送為僅限公司內部成員的分組可見。
表面上看,勉強算是完成任務,弊端就是容易被較真的領導同事“抓包”。
如果公司要求發圈的頻率很高,且信息確實對身邊的人有用,不妨嘗試使用兩個社交賬號。這種方法適用于對朋友圈有“潔癖”,又不希望和領導產生正面沖突的職場人。
一個用來發生活相關內容,維持人際關系;一個用來發工作相關內容,鏈接客戶同事。互通有無,借此機會打造雙重標簽的同時,也能夠使得私人領域與公司界限涇渭分明。
2、放下成見,主動參與
疫情期間,經濟下行,許多企業遭受重創,夾縫求生,成為公司發展的主旋律。全民“被迫”營銷的盛況,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上線。
像許多線上營銷、分銷,朋友圈廣告刷屏等手段,看似消費人情,其實更是符合社會發展的不可逆趨勢。
這次疫情期間,最早打響“朋友圈戰役”的恒大,通過上線“恒房通”,鼓勵包括員工及客戶在內全員宣傳轉發,并針對推薦他人購買、推薦新客戶等不同情況,推出不同傭金及獎勵。在短時間內,創造客戶認購房屋47540套,總價值超500億元的記錄。
對公司廣告的反感,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對“微商”這個詞的偏見。但其實,不管是微信營銷還是朋友圈賣貨,細究下去都是一門學問。
與其消極應對,不如主動應戰,趁此機會對客戶心理及銷售文案、傳播話術進行系統研究。將大力吆喝的官方宣傳語,進行柔和轉化與精心包裝。畢竟已經占用了自己的朋友圈,那就索性做出效果實現多贏局面。
3、化繁為簡,解決矛盾
“被強制發圈”看似是一件小事,但折射出的其實是理念上的碰撞。當碰撞無法成功消解時,不妨去思考老板行為背后的原因。是為了加強公司宣傳,打造公司形象,還是為了挖掘潛在客戶,提升銷售業績。
在了解其背后原因后,再嘗試尋找有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來幫助達成這一目標。
正如年前,朋友小蘭就職的公司新推出一款線上購物軟件,領導要求每位員工每天早中晚各發一條軟件上線的消息到朋友圈。
這本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但是考慮到每天“例行公事”式的轉發,很難達到想要的宣傳效果不說,對于用戶增長也沒有任何幫助。
對此,小蘭在對幾個知名電商平臺進行了詳細市調后,連夜制作了一份詳細的“招新”計劃。最終,使得軟件注冊用戶成功超出預計目標的1.5倍,收益也超出了計劃的30%左右。老板自然也再沒提發朋友圈。
職場人該不該有朋友圈自由,是很多人的老大難問題。但解決起來,或許沒有你想象中那么麻煩。
你可以選擇將白紙黑字的法律條文甩在老板面前,也可以裝聾作啞以示拒絕,但聰明人都懂得保持一定的靈活度。
當你不能改變環境的時候,不妨盡量去適應。畢竟,職場不容易,何苦硬碰硬,他有張良計,你有過墻梯。
最后,祝你我早日實現朋友圈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