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助理問我一個問題:老板,厲害的人是不是從來都不會半途而廢?
我認真的想了想,回答道:不是。
雖然堅持很重要,但放棄有時候比堅持更重要。
比如,支付寶剛做的時候,想搞社交,結果卻落個“支付鴇”名號。
等他們放棄社交后,支付寶反而做的風生水起。
所以,放棄不一定是失敗,堅持也不一定就是美德。
1
放棄,是一種思維方式
狄更斯因為每天都堅持到街頭去觀察、諦聽、積累生活資料,所以他才能在《雙城記》中留下逼真的社會背景描寫,從而成為英國一代文豪;
愛迪生曾咬牙堅持十年去研制蓄電池,才終于在經過了五萬次左右的試驗后取得成功,被人們尊稱為“發明大王”;
丘吉爾在劍橋大學的演講上,也透露出自己成功的秘訣是:Never give up。
似乎堅持一定能成功,而放棄就很可恥。但事實上,通過放棄然后成功的例子也有很多。
比如,日本松下通信工業公司在60年代曾拿出巨額資金,用在大型電子計算機開發上。
但1964年,公司總裁松下幸之助忽然宣告停止這個項目。
公司職員全部難以理解,覺得這般半途而廢是錯誤的做法。
但松下幸之助這樣分析:現在大型電子計算機市場幾乎已經被IBM壟斷,富士通、日立等公司也正在為搶占市場而費盡心機。
此時涉足其中很難取得成果,公司的決策已經出錯,繼續錯下去,就可能滿盤皆輸。
事實證明松下幸之助的決定是明智的。
最后他們既沒有與IBM抗爭,也沒有與富士通、日立為伍,而是專注于發展企業傳統產品,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
羅胖曾講過一個概念,叫冪律法則,可以理解為二八定律。比如20%的人口占據了80%的社會財富。
在冪律法則統治的領域,存在著贏家通吃和先發優勢被放大甚至產生指數級優勢的現象。
所以,在冪律世界里,你根本不知道成功是怎么分布的。
芝麻學社創始人王雨豪說:如果沒有一個能夠持續的去試錯的機制和心態,那基本上你離成功的距離就是萬水千山。
這種情況下,不成功就勇于離場是一種最基本的生存技巧。
當我們處于高斯法則中時,堅持就是對的;
而當我們處于冪律法則環境時,因為付出和得到不成正比,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放棄就是智慧的選擇。
我一直認為,放棄不是一種態度,而是一種思維方式。
只有你正視放棄的智慧,你才能在生活中游刃有余。
2
放棄,才能更好的獲取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做過一個實驗:
他把參加實驗的學生分為兩組,讓學生們從一堆照片中選兩張自己最喜歡的洗出來,然后一張自己留著,另一張交上來。
一組的學生不能改變自己的選擇,另一組的學生則有5天的思考時間,5天內可以來交換照片。
實驗結束后,他評估了這批學生對自己選擇的滿意程度。
結果發現,那組不能改變選擇的學生,更喜歡自己的照片;另外一組有交換權的學生,就一直糾結,一直在想“也許另一張更好”。
到實驗結束,他們還是不喜歡自己手里的那張照片。
所以,如果不肯舍棄,想要太多,就會降低我們的幸福感。
那么要想提高生活滿意指數,就要學會舍棄,比如學會斷舍離。
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曾說:成功不在于你做了什么,而在于你選擇放棄什么。
西貝莜面村也是一個學會放棄然后成功的例子。
西貝莜面村是這幾年上升非常快的明星餐飲企業,它起飛的引爆點是在2014年,西貝在北京財富廣場開了一間新店,他們自己叫做第三代店。
過去西貝莜面村的店面是3000平方米的大店,很多包房,100多道菜的厚菜單,選擇應有盡有。
而財富廣場的新店只有不到300平米,所有的包房都沒有了,顧客全部坐在大廳里,菜品也從100多砍到了33道。
西貝放棄了這么多,得到了什么呢?
得到一句話:“閉著眼睛點,道道都好吃”。
如果一百多道菜就沒法實現這個承諾,只有33道,就能精挑細選,只做本身最擅長的,而且質量出品控制也能夠把握的。
人無我有,人有我無。
西貝以33道最美味又最能實現質量出品控制的菜品,和一系列選擇,實現了快速的擴張和增長。才能在5年內,新開這么多家店。
而且增長的速度還在繼續保持,可能會更快。
放棄一些地方,做實一些地方,才能捏成一個拳頭打出去,取得戰斗的勝利。
顯然西貝莜面村深諳此道。
《孫子兵法》說:備前則后寡,備后則前寡,備左則右寡,備右則左寡,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
所以,如果你什么都想要,你就什么都得不到,相反會放棄才能真正的得到。
這就是放棄的智慧。
3
有時候,不放棄只是因為固執
但為什么很多人有時候還是不愿意放棄呢?
可能有人會說,我們是被沉沒成本綁架,只關注實際成本,忽略了機會成本。
這確實是一部分人不放棄的原因,但還有一個容易被人忽視的原因是:
他們正在經歷的才是他們熟悉的。而未知的新世界、新觀念是他們不熟悉的。所以他們不愿放棄。
比如很久之前,很多人堅信地球是平的,太陽是圍繞地球轉的,這些都是根據熟悉的領域得出的結論。
所以后來無論科學家們怎么解釋,他們都拒絕采納。
舒適區的安穩,讓人更固執,更愚昧,更不愿放棄。
360創始人周鴻祎在自己的公眾號“老周開講”分享了他第一次創業失敗的經歷。
周鴻祎在讀研究生的時候決定創業,他打算做一塊可以清除計算機病毒的電腦外接卡,簡稱為反病毒卡。
當時每一個單位都已經會配一些電腦,周鴻祎打算把硬件賣給電腦機房的管理員,讓他們用這些硬件去給電腦殺毒。
但是,周鴻祎忘記了反思產品本身的問題,他做的反病毒卡不能升級,這就是做硬件產品的弊端。
最后,由于沒法升級,跟不上病毒的變化,周鴻祎的反病毒卡做不下去了,硬件的思路被證明最終是行不通的。
周鴻祎說,他當時犯了兩個錯誤。
第一是不夠專注,第二就是太固執。
“有時候我已經隱隱約約地走到了正確的路口,由于自己的固執,愣是把機會錯過了。
比如,當時我也思考過,是否徹底把反病毒卡做成軟件,但是始終沒有行動,所以最后以失敗告終。
機會來臨的時候沒有抓住機會,不是因為沒有堅持,而是因為不懂放棄。
有時候放棄錯誤的觀念就能開辟一條成功的道路。
但因為害怕失敗,所以不敢嘗試;因為缺乏勇氣,所以選擇固執。
但成功的路就只有一條,選擇在錯誤的道路上堅守,就注定會與成功漸行漸遠。
也許,如果當時周鴻祎放棄已經做成功的硬件,轉去升級軟件,他的第一次創業會是另一番景象。
所以我希望大家不要妖魔化放棄,認為放棄就等于失敗,就等于懦弱。
有時候,你要看清放棄的背后,到底是認為堅持就能勝利,還是因為放棄缺少勇氣。
4
克服固執站在對手角度思考問題
很多人可能會問,生活中我們或多或少都會因為自己的固執,而錯失一些機會,那我們該怎么辦呢?
答案很簡單,就是站在對手角度思考問題。
我們先來看一個例子。
1984年,因特爾陷入到前所未有的困境,公司面臨著是否放棄自己的核心業務存儲器的生產。
當時因特爾對于存儲器的依賴性特別的高,可以說是因特爾的傳家之寶。
但是到了1983年,存儲器這個市場已經被日本廠商給摧毀得七七落落,七七八八了,假如因特爾還死守著這個存儲器市場的話,前景堪憂。
于是當時因特爾的CEO戈登·摩爾,就是我們說摩爾定律的那個摩爾,跟總裁安迪格魯夫進行了一次深度對話。
摩爾問格魯夫:“如果我們被掃地出門,董事會就會找一個新的CEO,這個新的CEO上任,他會做什么呢?”
格魯夫沉思良久,黯然地回答說:“他會讓因特爾遠離存儲器市場,我們在這個市場里邊已經沒有希望了?!?br />
沉默半晌之后,格魯夫再問摩爾:“既然如此,與其讓別人這么做,為什么我們自己不來做這件事呢?”
那個時候,在所有人的心目里邊,因特爾就等于存儲器呀,你把存儲器這個業務給去掉了,那公司還有什么呢?
但是這兩人還是做出決定,放棄存儲器的業務,取消原來核心業務的生產。
事后人們知道,如果當時沒有做這個決定,因特爾今天可能就沒有了。
看到沒,因為站在下一任“對手”的位置上思考問題,摩爾和格魯夫挽救了一家公司。
很多時候,我們被沉沒成本綁架,被實際成本蒙蔽,只看見自己失去的,看不見可能得到的。
這時候,站在對手角度思考問題,就能幫我們從中看清得失,避免損失。
書本上有個定律叫全或無定律,解釋起來也很容易,就是要么是一切,要么是什么都沒有。
我是這樣解讀的,成功和失敗各占一半時,堅持不一定成功,但放棄可能會柳暗花明。
世界頂尖級科幻小說作家艾薩克·阿西莫夫,放棄了生物化學研究教學,專心寫作,最后他贏得了世界上最負盛名的科幻小說家的榮譽稱號。
《哪吒》導演餃子棄醫從文,專注動畫,最后做出了50億票房的優質電影。
這世上,成功不是只有堅持,放棄也是一種智慧。
所以,人生要允許半途而廢,要正視放棄,畢竟它也是一種生存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