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正式卸任:從面試被拒30次到阿里市值破4600億,留下這3點人生啟發(fā)
來源:皖江人才網
時間:2024-12-28
作者:皖江人才網
瀏覽量:
9月10日晚,阿里巴巴20周年年會在杭州舉行,馬云在會上宣布,正式卸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說道,“沒想到,等了10年的這一天來得這么快,來得這么美好。”
“為了這一天,我認真準備了10年。這不是一個心血來潮,更不是迫于壓力。今天不是馬云的退休,而是制度傳承的開始。不是一個人的選擇,而是制度的成功。”
2019年9月10日,阿里巴巴成立20周年,55歲的馬云宣布正式卸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對于馬云而言,他依然年輕,很多事情想試試、想折騰,阿里巴巴只是他的一個夢想。
作為全中國最耀眼的商業(yè)明星之一,馬云一生中有著太多的不凡時刻,包括折騰、奇跡、爭議和挑戰(zhàn)。
高考復讀三次才考進大學,求職累計被拒30多次,兩次從北京撤回杭州后,馬云才最終創(chuàng)立阿里巴巴,并一步一步成為市值超過4600億美元的商業(yè)巨頭。
從1999年到2019年,在阿里巴巴成立的20年里,關于馬云的故事,逐漸成為別人口中的傳奇。所有的英雄身上都有一種俠義擔當,體現在馬云身上,就是——“舍得”。
決定一個人成功的因素,必然離不開時代的助推,但更關鍵的是一個人內心的一些品質。20年阿里風風雨雨。今天,我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從馬云身上看到的3個“舍得”。希望能對你有所啟發(fā),看到成功的更多可能性。
融資被拒37次,三年沒有盈利
舍得付出,才能看到出路
跟很多武俠小說的主人公一樣,他們一開始總是拿到一手“爛牌”,但又被賦予了最旺盛的生命力。最終,命運驅使他們做出了許多不俗的成就。
馬云出身普通,長相也不盡如人意,小時候別人調侃他像外星人。也不是什么天賦型選手,大學考了三次才考上。
但是在奮斗路上,無論是高考三次還是創(chuàng)業(yè)失敗,馬云身上都有一種舍得付出、舍得吃虧的精神。創(chuàng)辦阿里20年,馬云做生意時一直強調的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作家采銅曾將人的格局分為三度。一度見自己,利己;二度格局的人是為理念而生;三度格局是看眾生,以增進人類福祉,改良社會為目標。
始終以別人的幸福和利益為使命,是一種發(fā)自內心的寬厚。它像水一樣,可以使一個平凡的人浮起來,在人群中脫穎而出。的確,在阿里創(chuàng)建之初,前三年都沒有實現盈利,但馬云依然堅持不給任何人回扣。
當年,有兩個銷售員靠著給回扣做到了十二三萬的營業(yè)額,那一個月他們營業(yè)額總共只有十五六萬,思考了很久,馬云還是忍痛開除了這兩個人。
馬云說:“我們要求銷售人員出去時,不要只盯著客戶口袋里的五元錢。你們是負責幫客戶把口袋里的五元錢,先變成五十元錢,然后再從中拿走五元錢。”
后來,馬云又開創(chuàng)了淘寶、支付寶、螞蟻森林等,都是建立在這個價值觀之上。
1998年,馬云決定離開北京,回杭州創(chuàng)業(yè)
1999年,阿里初創(chuàng)團隊在湖畔花園合影
關于馬云的付出型人格,也許馬云曾經說過的這段話最能體現:“我每年都去找最破的廟,我希望菩薩開心點。我后來一直在教我外婆如何拜佛,我告訴她不要在周末去燒香,那個時候所有人都去寺廟燒香。”
不要有了困難才去求菩薩,菩薩每天會收到無數人的請愿,我們該求菩薩的平安。舍得付出不是一種犧牲,而是一種渾然天成的慈悲。
很多人曾感慨,就算馬云沒有做阿里巴巴,他做其他事業(yè)也一定會很成功。的確,當一個人的眼光放到更遠的地方,他的使命感就會變得更強。能夠舍得犧牲自己利益、心懷慈悲的時候,他反而得到更多。
舍得“不務正業(yè)”的人
懂得給人生續(xù)航
馬云,也許是成功人士里,看起來最“不務正業(yè)”一個。他迷金庸中的武俠世界,公司的管理之道用“六脈神劍”等命名,而他自己的花名叫風清揚;
他打太極,還拍電影《功守道》,在各大明星的陪襯下,當了一回電影主角;他不停地演講,做慈善,在微博上的簡介是“大自然保護協會全球董事會董事”,微博名字是“鄉(xiāng)村教師代言人馬云。”這些喜好看似不著調,卻都“學以致用”。
在問到為什么喜歡太極的時候,馬云說:“越學太極越發(fā)現,其實我做企業(yè),無論是企業(yè)內部員工管理還是跟客戶、跟競爭者的關系,幾乎完全按照太極的宗旨。”
阿里巴巴的一位高管曾表示,最佩服馬云的,就是他無窮無盡的好奇心。馬云喜歡太極,也喜歡電影,看書。只要是能夠讓他提升的,他都不會放過。
馬云和作家麥家是好朋友,助理陳偉有一次聽到他打電話給麥家:“那怎么辦?要不后面的故事你先講給我聽吧,就現在”。愛好是一種養(yǎng)分,風平浪靜時察覺不出什么,但遇見風浪,或者遭遇困頓的時候,這種愛好有時候卻能幫人“續(xù)航”。
馬云曾說:“你看我又是練太極拳,又是跟人家打牌,什么事情都干。原因很簡單,一個人的提升,是在營養(yǎng)之中。不是說你今天想補了你就吃個豬腿,不可能的事情啊。一個企業(yè)家的營養(yǎng)素質是各方面的。”
一個企業(yè)的文化氣質也反映出創(chuàng)始人的素養(yǎng)。企業(yè)想要得到滋養(yǎng),創(chuàng)始人就要跑的更快,提升自己的能力去反哺。
在湖畔大學的第一課上,馬云對其他企業(yè)家說:“企業(yè)家不應該只局限于學習經營知識,還要多聽聽其它領域的頂級高手是怎么做事的。”汪曾祺也曾建議人的口味要雜一點,而馬云就是一個“雜食動物”。
他甜咸都吃,各種文化來者不拒,他愛道家文化,也承認釋迦摩尼的偉大,更不拒絕基督,他對這個世界懷著強烈的敬畏之心,世界也給了他回報。
人生是一個從點到線的過程,有時候看似毫無裨益的事情,卻正在悄悄地決定命運的走向。
馬云在打太極
在巔峰時期退休:
舍得“后退”的人,走得更遠
一直以來,喜歡太極的馬云,更加懂得以退為進,以柔克剛。
談到為何在巔峰期退休時,馬云說:“我要彌補我的體能不夠,我的智商不高。我自己覺得,我的智商是一般的。”
撤退,是為了更好的吸收能量。而馬云的“退”,除了激流勇退,還在于以下幾點。
1、給年輕人機會
馬云說:“好的年輕人是被發(fā)現,然后被訓練的。發(fā)現人,訓練人,就是給他們機會。”
阿里最好的產品是人才,這句話不假,因為阿里的體系缺了馬云照樣運轉。這背后,最離不開的是阿里的合伙人制度。從早年的“十八羅漢”,再到如今的張勇等人,馬云深諳用人之道。
2013年,馬云選擇辭去阿里巴巴集團CEO,彼時的阿里正在上升期,然而在換了兩個CEO之后,阿里還是在迅速發(fā)展。如今,阿里巴巴38個合伙人中,有4個是80后。其中淘寶天貓總裁蔣凡更是85后。
馬云曾在湖畔大學表示:“這么多年以后,我才發(fā)現企業(yè)要壯大,實際在于人性的把握。產品最多只在戰(zhàn)術級,我最驕傲的不是商業(yè)模式,而是人才梯隊、組織建設還有文化。”
在用人、給年輕人機會上,馬云值得我們很多人學習。
2、承認別人比自己強,懂得以退為進
承認自己弱,或者示弱,需要很強大的內心。馬云曾說,“你擔心自己強大時,只是你覺得自己很強大。其實,這個公司離開誰都能轉,轉得還越來越好。”
馬云是所有BAT大佬中,最不懂技術的。但在互聯網浪潮中,這個缺陷,讓他“更接地氣”。
“正因為我不懂技術,我們公司技術才最好。不懂技術,在于我們對技術的尊重,我們沒法吵架。如果我很懂技術,我們公司的技術人就會悲摧,我三天兩頭會告訴他們應該這樣應該那樣。因為我不懂,我才會好奇、敬仰地看著他們說,就應該這么做。”
不懂技術的馬云,卻聚集了無數優(yōu)秀人才。有時候,放低自己的姿態(tài),才能得到更多的助力。
馬云的“接班人”——張勇
3、永遠年輕,永遠敬畏
55歲的馬云說阿里巴巴只是他夢想中的一個,他還有很多夢想要去做,還有很多事要去折騰。一個人老去的標志,不是頭發(fā)花白,體力不濟,而是對這個世界缺乏好奇。
馬云說:“我想做慈善、想做老師、想做環(huán)保。世界如此美好,我為什么總是要作為阿里巴巴集團CEO,我來到世界不是為了工作,而是來到這個世界享受我的人生。我不想死在辦公室里,而想死在沙灘上。”
曾經,馬云一度口出“狂言”,說自己不愛錢,后悔創(chuàng)立阿里巴巴。但現在看來,這似乎是一個中年人在歷經沉浮后的真實心聲。
作為一個引領時代的人,馬云已經貢獻了自己的所有熱情和心力,但時代會變遷,會有不斷的新鮮血液涌進來。已經知天命的馬云,選擇提前撤退,不見得是英雄的悲歌。
正如馬云今天在卸任演講中所言:“今晚之后,我將開啟新的生活。世界那么好,機會那么多,哪里舍得。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后會有期。”
《風清揚》的歌詞里唱:“君不見自古出征的男兒,有幾個照了汗青,一個個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或許,這是馬云在俠義這條路上,最漂亮的一次詮釋。讓我們祝福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