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平衡理論發現,人們在認識世界的過程中,心理總有不平衡的時候, 這種不平衡感會讓人們的情緒產生波動,進而影響人們做事情的結果。因此,恢復心理平衡,讓自己安下心來做事情,是做出成績的關鍵。
關于心理不平衡產生的原因,如果從自身來找的話,通常有三點:一是不能自控,二是情感主導,三是喜歡比較。
針對這三點原因,有三件事情必須做,具體如下:
1.
要有調節意識
要意識到自己的情緒變化,這是自己恢復平衡的起點。很多時候,最大的問題不在于認識世界,而在于認識自己。當我們不能認識到自己的情緒狀態出現問題時,反而是最大的麻煩。
所以,一般我們在說“情商”這個詞時,并不是先去講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而是先去講管理自己情緒的能力。因此,要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做自己情緒的主人,做一個隨時可以讓自己由不開心變開心的人。
2.
對事不對人
尤其是在工作當中,不要從情感上對人下定論。習慣用情感對人下定論就會出現兩種合作障礙,即上下級的非理性評價和團 隊成員之間的情感沖突。
事實上,下屬的脆弱心理其實是上司慣壞的。如果一個主管只用喜歡不喜歡去評價一個人,而不是用標準來衡量績效,這種“寵愛”就會讓雙方無限放大對對方的非理性期待,從而無法直面績效現實。
此外,如果一個人因為不喜歡另一個人而不愿意在團隊中工作的話,結果往往是有你沒我,并且無法完成任務。解決之道在于,打破心理平衡理論中蘊含的非理性因素,對事不對人,工作中以任務為重。
3.
從管別人到管自己
我們的心理不平衡往往來源于比較,尤其是在今天這樣一個信息無所不在的世界,別人怎么活、活得怎么樣我們似乎都能看得到。實際上,這種比較是與身邊人的比較,因為世界首富有多少財富和我們沒太大關聯,但是身邊的人過得如何似乎就能影響到我們。
事實上,一方面,別人活得到底怎么樣只有別人自己清楚;
另一方面, 如果比來比去導致自己不開心,干脆別去比較了。
對人和企業來說都是如此, 世界越大,機會越多,越需要聚精會神管理好自己,對于企業而言叫作聚焦,對于個人而言則叫作定力。我們所處的世界是一樣的,但是我們可以不一樣。世界再大,一個人每天也只有24小時,不要讓比較和不開心總是來光顧自己,占用自己太多的精力。總之,做自己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