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穩定,是一個成年人的標配
來源:皖江人才網
時間:2024-12-28
作者:皖江人才網
瀏覽量:
前天,和同事一起坐的士回公司。
路上,一同事發現司機沒有按照她說的路線開車,便多說了兩句。
司機也很牛,直接硬邦邦回了一句,“不然放你們下來?”
另一同事嫌行李多,不想折騰,便息事寧人,讓繼續前進。
快到公司門口,那個同事想必還憋著氣,又舊事重提。
我看司機根本沒有對繞行行為解釋和道歉的意思,便不想糾結于此,“師傅,你得承認,你的服務態度確實不夠好。”
司機是個年輕小伙,可能他覺得我的話比較容易接受,便緩和下來,開口道歉,“對不起啊,上午路上發生點事故,搞的心情很不好。”
確實,發生事故誰心情也不會好。
但問題是,作為顧客,我們完全沒義務為你的情緒買單呀!
職場人
你該戒掉玻璃心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可作為職場人,是沒有資格玻璃心的。
無論深夜里怎樣崩潰痛哭過,面對工作,都只能打起精神,挺著。
負面情緒是一只蝴蝶,如果不及時克制,你永遠想不到它會引發怎樣的風暴。
就像下面這個經典故事:
一位職場媽媽,在給小孩準備早餐時,打破了牛奶瓶,因此打亂了正常節奏,工裝要更換,家里的衛生要清理。
等忙完這些,趕到公司時,又因為遲到,挨了領導批評,心情更加糟糕。
后來接待客戶時,情緒不當,簡單粗暴,嚴重影響了客戶對公司的評價。
最終導致訂單不僅沒談成,自己也因此失業了。
從“打破牛奶瓶”到“失業”,只隔著一個未能及時調整的壞情緒。
我也親見一個這樣的例子。
火車上,一個男子丟了臥鋪卡。
本來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列車員按照慣例給出了解決方案。
但男子一直沉浸在“丟失”卡的壞情緒里,言辭激烈,喋喋不休,結果惹火了列車長,一改溫和,不容置疑的要求他,“必須找到卡,否則不給補票。”
我相信事情總會解決。
列車長或許只是想刁難一下他,但男子小事變大事,自己把自己逼入死局的教訓,還是很值得我們引以為戒的。
情緒穩定
成年人的標配
情緒穩定,是一個成熟的成年人的標配,是職場人的基本功,是成就事業的基礎。
為什么這么說呢?
原因很簡單:沒有人愿意和做事情緒化的人共事,領導更不會把機會給一個情緒不穩定的員工。
案例1:
提起小D,大家的第一印象是她婆媳關系嚴重不合,甚至發生過一次肢體沖突。那次以后,婆婆便再沒留在她家幫帶孩子。
對此,很多同事是感同身受,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婆媳關系作為世紀難題,確實傷腦筋。
后來,一次項目會議后,大家對她的態度突然急轉直下,紛紛認為她是情緒化嚴重的人,“不然也不會和婆婆鬧成那樣”。
到底發生了什么?
事情其實很簡單,那次項目會議,除了相關部門負責人員,還有分管領導也參加了。
大家針對管理流程各抒己見,她卻不按套路發言,針對某部門同事一陣言辭激烈的“質問”,好命的事很多論據完全站不住腳。
后來……別說開會,很多人碰到她都敬而遠之。
職場上,需要的是用事實說話,以數據發聲,理性說服,而非主觀判斷。
小D不分身份場合隨意發飆,沒人會覺得她是真性情,只是情緒失控。
哪怕真是高壓之下誘發此舉,也沒人會體諒。
職場不是家,彼此分擔的有業績、指標、任務,唯獨沒有情緒,因而帶來的只會是無形的疏遠,和更加的不信服。
對于員工來說,情緒化不僅影響自身能力的發揮,還會為周圍撒播負能量,產生消極的影響。
案例2:
L是老員工了,原來的部門領導后來升了總監,分管該部門,對他依然看重。
雖然L的工作任務不是最重的,但公司還是堅持給了他很高的獎金系數。
小L對前領導也很尊敬,指令必達,還經常為了完成前領導的事,推脫或拖延現上級安排的任務。
甚至出現過倚老賣老,對已分配的緊急任務臨時撂挑子的情況,讓現上級既惱火又頭疼。
沒半年,L從重要崗位調整為一般崗位,獎金系數也跟著降了下來。
情緒穩定是工作能力的一部分。
這個穩定意味著,做事從崗位職責出發,而非看人下菜;困難面前想方設法解決問題,而非從情感好惡出發,拈輕怕重。
L以為他的“赤膽忠心”,就是自己的“尚方寶劍”,殊不知除了讓前領導為難、現上級不爽,更直接斷送了自己的發展機會。
螞蟻金服首席執行官在一次會議中發表自己對于“什么是合格人才”,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皮實”。
我理解“皮實”除了強調能力,交辦的事應付得了,更重要的還是情緒的穩定性。
哪怕一時解決不了也能保持“問題思維”,積極樂觀的尋求解決,不輕易妥協、不輕易放棄,更不會玻璃心,隨意撂挑子。
拿破侖說,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
負面情緒
影響著你的健康
美國心理學家約翰.辛德萊爾的著作《情緒自控力》里曾指出:
76%的疾病都是因為負面情緒。
可見,無論是為了我們的身心健康,還是職業發展,學會科學應對職場負面情緒,都是重要且必要的。
心理學家認為,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慣性,它一部分植根于我們的DNA,另一半取決于我們的覺察與不懈的努力。
所以,負面情緒管理第一步,覺察與接納。
記錄自己什么情況下容易情緒化?
下次遇到有意識的控制自己,比如暫時離開那個場景。
第二步,適當的方式去表達、疏解情緒。
(1) 有些情緒壓力,可以嘗試通過“積極的溝通”來減輕或化解。
比如一項工作,時間緊、任務重,與其默默接下任務,然后高壓之下情緒崩潰,不如一開始就和上級好好溝通:我可以做,沒問題的。
但為了能在截止期限內完成,應該及時的跟領導溝通好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資源。
(2) 有些則需要轉移或宣泄。
注意,轉移或宣泄,絕對不是鼓勵“牢騷”、“抱怨”,而是音樂、運動等積極健康的方式。
心理學家說,每個人都傾向于不由自主地“扮演”我們向別人描繪的那個樣子,直至成為那個樣子。
總是扮演遭遇不幸而抱怨不休的弱者,就真的會成為弱者。
所以,抱怨不僅于事無補,反是大害。
不如:能解決就去解決,不斷挑戰能力;不能解決的承受,增強內在韌性。
第三步,是客觀分析:誘發不良情緒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其實,無非客觀環境和主觀因素兩方面。
而一般說來,人的很多痛苦其實來自于“看待事物的方式和由此引發的情緒。”
“如果你對周轉的任何事物感到不舒服,那是你的感受所造成的,并非事物本身如此。
借著感受的調整,可在任何時刻都振奮起來。” (奧雷柳斯)
同樣是領導批評工作沒做好,有人習慣于“受害者”附體,認為是“領導不喜歡我,刁難我”,越來越郁悶;
有人則從自己的時間管理、資源統籌、能力水平、溝通技巧、所需業務培訓等多個方面尋找提升的空間,進步越來越快。
就算短期內確實存在環境因素的限制,長期來看,終究是根源在自己而非他人。
恰恰是自身的個性、認識、能力、氣度、格局、心態甚至運氣等,使我們遭遇某一種困難或窘境。那么真正的化解方法,也只能是不斷完善個性,不斷提升認識、能力、氣度、格局。
一旦有這樣的意識和自覺,才能真正做到主宰情緒,而不被情緒主宰。
套用冰山模型來講,情緒就是我們對外界環境所做出的“應激反應”,這只是冰山模型中最上面的一角,然而冰山下方99%的那一部分才是我們“情緒”的內核,也就是你該知道的“職場心理學”,只有直擊這個核心,知道情緒“不穩定”的源頭,才能徹底“主宰”你的情緒。
所以你該做的不是“憋著”,而是主動出擊做懂“情緒”的職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