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個日劇挺火,該劇以“加班問題”為切入點,重新審視了黑心企業,婚戀觀,工作價值觀等社會問題。
又恰逢之前國內關于996的討論,這部劇在網上也引起了不少熱議。后臺很多朋友詢問我關于“準時下班”的看法,今天我就簡單聊聊。
下面進入正文。
1
首先,“幾點下班”已經變成一種心理狀態。
現代人離開辦公室,只能叫物理下班。但你的手機、微信、郵箱并沒有停止接受信息,對于大多數人而言,該做的溝通一樣要做,該回的信息一樣要回。
像我一個朋友,在一家大型廣告公司做業務總監。和我約出來吃飯也不忘把電腦擺在桌上,吃兩口菜就回一句工作群里的消息。
什么項目上線時間緊,KOL 發文不配合,H5又出了Bug,天貓資源沒談攏,明星又要改檔期......
聽他打電話的只言片語,我都能猜出來又遇到了什么問題。
偶爾他也跟我吐槽過,說忙碌的工作讓他犧牲了個人生活。每天下班早則八九點晚則十一二點周末還時不時要加班的日子,成為了他入行前三年的日常。
但轉念一想,他一個從外地來上海奮斗的人,沒有背景也無法拼爹,只能拼時間去和別人競爭。
用時間來彌補差距,這是如今普通人能夠逆襲的最靠譜的方法。
什么選對行業,跟對老板,抓對機遇,這都是很表面的東西。如果你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經驗積累,想靠撞大運抓住改變人生的機會,近乎天方夜譚。
我身邊那些在各自行業里早有可為的人,沒有一個在年輕的時候過得輕松,到點下班更是不存在的。
然而這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那些比你厲害的人,下班時間比你還晚。
像我職業生涯中很佩服的一個老板,幾乎是全公司走最晚的人。
每次經過他全透明落地窗的辦公室,我都能看見他電腦上亮著的報表和PPT。而他不是在和總部開越洋電話會議,就是在研讀各種文件資料,再不就是噼里啪啦回著郵件。
并且,他還是一個外國人。
這和我們印象中下午六點準時走人,晚上手機永遠打不通郵件也不回,懂得生活工作平衡的老外形象一點都不符。
后來聽同事說,他在英國的時候也是這么拼。后來因為表現優異被總部調到中國,四十不到的年紀就負責整個大中華區的業務。這可是火箭般的升遷速度了。
所以我說準時下班是一種心理狀態。它更多靠的是上進心和責任感的驅動,而非時間上的規定。
這里的“準時”,不是時間上的準時,而是你對自我成長的肯定和滿足。轉換了這個思路,決定你該幾點下班的就不再是公司的硬性指標,而是你自己的人生指標。
當把人生指標設定在公司指標之上時,你的目光就不會放在“公司規定我幾點下班”上,而是聚焦于“我決定自己應該幾點下班”。
這有著本質區別。
2
是不是晚下班就一定比早下班的人厲害呢?
當然不是,這也是今天要重點聊的話題:想要準時下班,先問問自己有沒有這個資格。
決定一個人能否準時下班,并不是老板的要求或公司的制度,而是你的工作效率。
工作效率高的人,在下班前完成了今天的工作任務,甚至超額完成,完全有資格跟公司說我要準時下班。
如果老板還攔著你,你大可搬出充足的理由和他爭辯。大多數老板這時是會選擇默許的。因為他知道,優秀如你這般的人如今市面上已經很難再找到了。
反之工作效率低的人,上班大部分時間都在渾水摸魚。一會兒刷刷微博,一會兒去茶水間聊天,一會兒再去取個快遞。正經放在手頭上的工作時間沒有多少,就這么拖啊拖的拖到下班時間,然后說今天又要加班了。
這就是活該。
所以在給自己搖旗吶喊“我要準時下班”之前,先捫心自問一下,你屬于哪種人?
工作效率不等于工作時間,工時長的人不見得效率高;加班多也不等于能力強,把本不用加班做的事情放在加班時做,這才是對企業的不負責。公司沒問你要電費水費就已經很仁慈了。
那么如何提升自己的效率呢?兩個維度去實踐:
構建自己的“Pattern”
這是一位美國老板教我的。每次我跟他匯報工作的時候,他的第一句話總是會問:
“What is your pattern?”
“Pattern”在英語中是范例,模板的意思。問你的“Pattern”是什么,就是問你分析問題遵循哪種邏輯,解決問題運用了哪些方法。
我們可以把Pattern理解成一份行動提綱。它是開啟任何工作的前提,也是確定你接下來5小時、一周甚至一個月努力的方向。
當Pattern出現錯誤,后面做的全是無用功,自然效率就會下降。反之當Pattern正確時,按照這個模板去進行,大概率不會出錯。而且反復使用之后,你的效率會越來越高,因為熟能生巧。
舉個例子。
99%的品牌營銷方案,都遵循下面這個Pattern:
按照上面標號的8個步驟去思考問題,搜集資料,總結分析,你至少能做一份80分的營銷方案出來。而當你用熟了,哪怕最后寫出來的PPT有七八十頁,也只會花你兩三天的時間。
如果你經常在公司熬夜加班寫方案,就明白我說的是什么意思。
那這個Pattern是怎么來的呢?
它是我從無數寫過的營銷方案中提煉出來的。把經驗變成共性,把共性變成規律,再通過抽離概念,組建思考架構,最后把它們變成我的Pattern.
當你有了這個思維,有意識地從日常工作中復盤總結這些方法時,無形中你也就開始形成自己的Pattern.
無論什么行業,什么工種,掌握了這項核心技術,你的工作效率會大大提升。
學會工作精力管理
所謂工作精力管理,就是合理分配精力,從而達到價值產出的最大化。
它首先來自對自我的深刻認知。
每個人一天之中的精力峰值階段都是不一樣。有的人早上精神最旺盛,有的人非得到晚上才會有靈感,這都是因人而異。了解自己精力的最佳狀態,有助于我們去對應不同的工作來分配最佳的精力時間。
這里有個訣竅,在精力最充沛的時間里,去做最有計劃的事情。
拿前面的例子來說,現在我要做一份營銷方案。當我把Pattern 框架搭出來之后,接下來就要往里面“填空”。
這時,就要找自己一天之中工作精力最旺盛的時間段去做這個填空工作。
為什么呢?
因為填空工作已經有了之前的計劃框架做指引,不會耗費太多思考的腦細胞,你只用搜集對應的資料配合總結陳詞就好。這就保證了精力的長久延續性,換句話說,你不會一下子就把自己榨干。
更重要的一點,這么做容易讓自己產生“心流”。
所謂心流,就是專注在一件事情上,不會被中斷打擾的心理狀態。它的一大特征是會產生高度的亢奮和充實感。通俗點說會讓我們有一種越做越順利,手感越來越好的感覺。
這就像打游戲一樣,你覺得自己神擋殺神,佛擋殺佛,無形中就增強了自信,從而產生更多的精力讓你繼續下去。
相反如果你把充足的精力,耗費在一件難度很高,動腦性很強的問題思考上,反而容易陷入停滯不前的狀態,最后很可能想了三四個小時啥都沒想出來,這可不就要加班了么?
面對這類問題,我的做法是把碎片化的精力投入到難度高的問題思考上,每次10-20分鐘,想不出來就不想,下次換個環境再去想。
比如開會的時候想不出來,中午吃飯的時候再想想。還想不出來,晚上洗澡的時候再想想。依然想不出來,睡覺前聽音樂的時候再想想。
基本上經歷個四五輪,總會啟發出靈感,幫助我列出接下來的詳細計劃。這就是最簡單的工作精力管理方法,畫圖簡述如下:
這么做能節約大量不必要的時間,把精力用在正確的事情上,無形之中工作效率也就提高了。
3
講完了觀點和方法,最后再延展聊點別的。
前段時間我寫了篇關于996的文章,提到996是一種選擇。你想得到常人所不能得,就必須承受相應的代價。
文章不出意外的引起了巨大爭議,這也是寫之前就預料到的。但我依然堅持自己的觀點。因為我不止一次從身邊看到的例子,聽過的人和故事身上,發現那些從零開始逆襲的普通人,準時下班是不可能的。
然而,他們又和大家經常聊到的“社畜”(其實我很討厭這個詞)不一樣。他們是找到了自己熱愛的工作和事業,愿意付出超越常人的時間與精力去耕耘。
這才是關鍵。
所以與其討論加班人不人道,準時下班是多么困難,我們不妨先問問自己:
為什么我還沒有找到愿意為之奮斗一生的事業?
也許這個問題更值得我們去思考。
如果不能從工作中找到自我成就感,這就只是一份每個月拿固定薪水的活兒。無法熱愛,自然就不會主動付出,當然就不會獲得超常的回報。
像我身邊不少創業成功的朋友,他們已經當了老板,可拼起來比自己員工還狠。996,997甚至有時候007都是家常便飯。
問他們為什么想不開給自己找虐,沒有一個人的答案是說“我想賺更多錢”。
反而更多的是說:“我想把這事兒做成”。
這世界就是這么奇妙,你越去追求一個東西,反而越難以得到。相反你順著自己的信念去做,到最后很有可能無心插柳柳成蔭。
最怕的是既想要高薪厚祿,又不想努力付出,最后就在兩邊糾結彷徨,浪費了大把時間。
羨慕別人月薪六萬八萬的,卻又做不到人家那樣專業高效還能全情投入,就別抱怨世道不公。別人半夜兩三點爬起來能和客戶打越洋電話,還能做到邏輯清晰吐詞精準,這精力和能力,就值這個價。
想要準時下班回家,那就好好享受生活。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日子也是一種幸福,只是不要和那些犧牲自我換取高額回報的人比較,根本沒法比。
早點明白這一點,會活得更清白一點,也更堅定一些。
人生就是在不斷的選擇中螺旋式上升。想清楚了再做選擇,做出了選擇就堅持把它完成,也許這是最樸實的生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