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啟引:『嫉妒是一種心理現象,是對別人的優勢產生一種不甘心、不悅、自慚、怨恨、惱怒甚至帶有破壞性的消極情緒,是一種承認自己被別人挫敗后的反應。嫉妒源于病態競爭,與個體的性格、文化背景、閱歷、世界觀關系密切。長時間的嫉妒能造成人體內分泌紊亂、消化腺活動下降、腸胃功能失調、夜間失眠、血壓升高、脾氣暴躁古怪、性格多疑、情緒低沉等。對于具有職場嫉妒心理的人,首先應該采取豁達的心胸看世界,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調整自己個性和認知,從而更好地適應環境。』
年過五旬的孫老師是位老員工,業務過硬,為人也忠誠可靠,但由于不會“來事”,多年來一直未能得到重用,看著一些比自己資歷淺,能力也未必在自己之上的人,憑著擅長領會領導意圖、溜須拍馬,在職場青云直上,孫老師的心里頗為憤懣,時常對同事發一些牢騷。
而小張剛剛畢業,看著同辦公室的小媚憑著漂亮臉蛋和一張會說話的“甜”嘴,把主任哄得天天眉開眼笑,醋意大增,時常背后說些風涼話:“有什么了不起,看她都快成主任的‘小蜜’了。”
很多人都曾有過和孫老師、小張類似的經歷。多數人遇上這樣的事情,雖然心里不滿,但能順其自然,不過分計較,也有的人則會對此耿耿于懷,或者直接找領導去辨理,或和他看不慣的人吵架,或悄悄地用心計,和自己的“假想敵”爭寵,勾心斗角,也有的人則把對“假想敵”和領導的不滿長期壓抑在心里,一個人生悶氣,甚至有人因此悶出病來。這些情況都可以稱為是“職場嫉妒癥”。
“職場嫉妒癥”的危害很多,雖然嫉妒可能有一定的現實基礎,但這畢竟是一種心理層面的敵意與競爭,既容易造成同事間不必要的沖突,也可能得罪領導,形成人際關系的惡性循環,對自身的身心健康也不利。
嫉妒是一種心理現象,是對別人的優勢如超過自己的品德、才華、成就、名聲、相貌等心懷不滿,從而產生一種不甘心、不悅、自慚、怨恨、惱怒甚至帶有破壞性的消極情緒,是一種承認自己被別人挫敗后的反應。
客觀地說,生活在社會群體中的每個人都有嫉妒心理,然而嫉妒心理在不同人的行為中表現不同。
嫉妒根據程度的不同可分為三個級別:
之一:程度較淺的嫉妒,往往深藏于人不易覺察的潛意識中,多數情況下表現為對對方的羨慕,還談不上意識清醒的嫉妒心理。
之二:程度較深的嫉妒,是當事人的嫉妒心理不再完全潛抑,而是自覺或不自覺地顯露出來。開始表現為憂慮、對自己不滿,進而故意不去配合比較優秀的合作伙伴的工作,甚至對其進行間接或直接的挑剔、造謠、誣陷等。
之三:非常強烈的嫉妒,嫉妒者此時已喪失理智,向對方作正面的直接攻擊,希望置別人于死地而后快。這往往會導致毀容、傷人、殺人等極端行為,常導致害人又害己的不良后果。
嫉妒源于病態競爭,與個體的性格、文化背景、閱歷、世界觀關系密切。一般地說,自我封閉、自卑、自我中心等性格缺陷者容易產生嫉妒。這些人不能客觀地認識自己,總是認為自己應該是萬事超人前,其實這是不可能的也是無必要的。而當自我實現受阻時,他們就容易產生嫉妒心理。
長時間的嫉妒能造成人體內分泌紊亂、消化腺活動下降、腸胃功能失調、夜間失眠、血壓升高、脾氣暴躁古怪、性格多疑、情緒低沉等。久而久之,容易引起高血壓、冠心病、神經衰弱、抑郁癥、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身心疾病。
美國一些專家長達25年的跟蹤調查發現,嫉妒程度低的人只有2.3%的人患心臟病;嫉妒程度強的人9%以上的人得過心臟病。目前,德國等國家已把嫉妒列為疾病的一種,確實很有道理。巴爾扎克說過:“嫉妒者受的痛苦比任何人遭受的痛苦更大。自己的不幸和別人的幸福都使他痛苦萬分。”
擺脫嫉妒有方可鑒:
之一:善于從生活中尋找快樂
如果一個人總是想:比起別人可能得到的歡樂來,我的那一點快樂算得了什么呢?那么他就會永遠陷于痛苦、嫉妒之中。快樂是一種情緒心理,嫉妒也是一種情緒心理。何種情緒心理占據主導地位,主要靠自己來調整。
之二:正確認識自我
要準確認識自己的長處,不要妄自菲薄。更重要的是,不斷剖析、反思自己的行為和心理活動,尋找自己對某人、某事的評價與處理中不公正、不客觀的成分。同時,客觀地評價自己,從而找出客觀的差距和問題。盡量不去與別人比,而要多與自己比。
之三:學會宣泄嫉妒的情緒
可以找一個較知心的親人或朋友,痛痛快快地說個夠,暫求心理的平衡。這樣雖不能從根本上克服嫉妒心理,但卻能中斷這種情緒朝著更深的程度發展。如有一定的愛好,則可借助各種業余愛好來宣泄和疏導,如唱歌、跳舞、書畫、下棋、旅游、運動等。
之四:學會接納他人,理解他人
要善于發現他人的優點,并向他人學習,這需要有客觀、公正的眼光以及與人為善的準則。善于稱贊別人的長處,坦誠相對,將心比心。當你學會用客觀與欣賞角度觀察周圍的每一個人時,心情就會不一樣。
對于一般具有職場嫉妒心理的人,首先應該采取豁達的心胸看世界,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對于別人的問題,采取“隨他去吧”的態度,順其自然,就會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煩惱;而對于具有前面提到的四種情況的“職場嫉妒癥”者,最好看看心理醫生,調整自己個性和認知,從而更好地適應環境。
Copyright C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皖江人才網 皖ICP備2021000074號 公安備案號:34080202000488
地址:安慶市迎江區皖江大道77號紫峰大廈B座 EMAIL:admin@wjjob.com
ICP經營許可證:皖B2-20210254 人力資源證: X(2021)3408020007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