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公主病”,專家開“藥方”!
來源:皖江人才網
時間:2025-01-06
作者:皖江人才網
瀏覽量:
工作怕重、責任怕擔,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也許你還自得其樂享受自己的“公主時間”,可知同事早已另眼相看,事業也要陷入危機了嗎?這部分“不能吃苦、不能挨罵”的新入職大學生其實是患了“公主病”,怎么治?
“小公主”就業,一年半換8份工作
家住大學路的盈盈是一家上市公司白領,家境殷實又長得漂亮,可工作不太順利,距離她畢業剛剛一年半,就換了8份工作。
坐在盈盈的大奔里,她倒出滿腹“苦水”。“上一份工作是媽媽介紹的CBD科技公司,工作地點高大上,可總加班,周末逛街被叫回去加班好幾次,就辭了。”而在她的介紹里,之前7家公司,辭職理由大多是:老板太兇、工作太重、要干雜活、上班太早、同事不好……在職場人士看來很正常的勞動紀律,都成為她“不愿停留”的原因。
其中一家公司盈盈堅持大半年,最后因為老板一句批評無疾而終。“他說我沒有專業素養,做個方案返工4遍,這不是刁難我嗎?”而對于這7次“閃辭”,盈盈卻表示“很正常,我媽媽說,工作是讓自己生活更好,既然不開心,就不要勉強做下去。”
職場“小公主”,成同事眼中“釘”
在某創業園工作的袁馨告訴記者,去年新招聘大學生里,也有這么個小姑娘,平時叫得特別親,可一提干活推三阻四。“有次大家去布置會場,讓她拖地,她居然說剛做的指甲,會弄壞的!”袁馨說,真是各種不理解,像這樣的大學生真是來工作的嗎?
“你可以有公主病,但別在錯誤的時間——工作時、錯誤的地方——職場發作,你可以對家人和親人發作。”袁馨說,這樣的同事,基本上大家都不待見,今年上半年她辭職,大家都還挺樂意。
剛畢業在航空港區找到廣告策劃工作的沈星,則表示“競爭太強,怎么也公主不起來啊。”她說,雖是獨生女,有爸媽在背后撐腰,可工作上真不敢偷懶,“回家可以放松,但一到單位,就得立馬切換快節奏頻道,因為,在單位出了問題就要被批。”沈星說,“用現在很流行的話說,北上廣不相信眼淚。”
“公主病”患者易淘汰、難晉升
對于“公主病”,好想你棗業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經理曾猛表示,工作表現其實代表著素質、能力等各方面總和,如果總是推三阻四,會感覺“辦事不靠譜”,形象就會減分。
“當印象分下降,提拔或晉升就變難,甚至可能成為被淘汰的高危目標。”對這樣的員工,上司愿意點撥嗎?曾猛表示,“患者”不代表沒能力,而是沒有發現能力,企業會根據個人特點分配工作,讓其從事更易體現個人價值的工作。“但職場競爭最終靠的還是能力和價值。從長遠看,誰也病不起。”他坦言,如果被視為公主病患者,是個危險信號,值得注意。
公主病’是缺乏就業規劃的表現。”鄭州科技學院招生就業處處長湯德全表示,不少畢業生到一線崗位后,發現工作苦累,各種不適應,不符合心理預期。“他們對未來崗位需求、目標不清晰,不知道具體工作內容,總是在想象中,一旦接觸現實,難免出問題。”
“公主病”是包辦教育的犧牲品
公主病’跟家庭教育息息相關,父母對獨生子女的包辦教育,削弱了其生活、工作能力。”河南心理健康研究所副所長趙悅玲表示,某種意義說,“公主病”就是家長包辦教育的犧牲品,家長包辦過多,孩子抗壓能力弱,當問題來臨,只能發現問題,卻無法化解問題,所以只能抱怨、逃避。“辭職就是典型的逃避。”
她坦言,“公主病”患者表現為工作中的“低能兒”,在個人自理、自律和自控等方面,也可能欠缺。“公主病”還是低情商的表現,他們心理年齡和生理年齡往往不匹配,工作中也是處于非成人模式,“也就是小孩子氣,遇到問題怎么解決,哭訴或者回家找媽媽,不能像成人一樣,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專家給出“公主病”特效藥
公主病怎么治?趙悅玲也給出了“特效藥”。
父母:家長必須警醒,“公主病”孩子的處境,溺愛是禍害。“當寵物養大的孩子,將來可能成為廢物。”她提醒家長,要加強對孩子的責任教育,停止包辦,讓孩子獨立處理每個階段應該面臨的問題。
企業:入職時,最好能夠提供相關心理提醒,讓新入職大學生有心理備案。“公主病”職員并不是沒能力,而是能力被掩蓋。在了解職員心理、家庭、成長背景后,對于“公主病”職員分配任務時,遵照循序漸進原則,發現進步,適當鼓勵。
個人:要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遇到問題時,努力去嘗試,告訴自己有能力解決面對的問題。“多去試一試,可能會做不好,但做總比不做好。”
校園:學校教育不應只停留在知識層面,應該加入人格教育和責任教育,培養和鍛煉情商,培養用于承擔責任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