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畢業三四年之后,同學之間的差距這么大?
來源:皖江人才網
時間:2025-01-09
作者:皖江人才網
瀏覽量:
剛下水的新船,如果船長能熟知船身的性能,熟悉航行海域的氣候、海流、暗礁,清楚航線和目的地,那這艘船就可順利鳴笛遠航;反之則容易猶豫逡巡、甚至迷茫徘徊。
初入社會的年輕人與之類似,畢業后進入社會的頭幾年,能否順利適應社會,會對人生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去除家庭背景因素的差別,如果初入社會不久的同學之間出現了很大差距,那問題通常出在以下方面:
1、缺乏對社會的認知,不適應社會的游戲規則。
學校和社會的游戲規則有很大區別,盡快實現這一過渡,需要心理上、認知上、觀念上、態度上、行為上等都做出很大的調整和突破。
檢驗學生的主要標準是考試成績和應用技能,而社會和職場對人的檢驗標準是能否為企業為社會創造出利潤和價值,很多人在這個地方觀念扭轉不過來,認為自己在學校里很優秀,甚至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為什么到了社會和職場中就得不到承認,得不到重視。
同時中國社會里又很講究人情世故,而這也是多數大學生的短板,這都是很多在學校里優秀的學生,步入社會和職場之后陷入迷茫的原因。
2、在自我認知上不接受身份角色的轉變,拒絕身份轉變后應該承擔的責任。
從學生到社會人的轉變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多人都經歷了一個蛻變過程,個中體會只有自己知道。但確實有人是不愿接受自己角色轉變的,拒絕從學生變成社會人。
有的人是在初入社會的時候,受了挫折和打擊,所以就縮回殼去,而有的人甚至從一開始就躲在殼里,沉浸在舒適區里,戀棧學生身份擁有的無憂和輕松。
在這種觀念的作用下,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很快就會體現出來。
3、個人規劃模糊,缺乏循序漸進的目標實現意識。
這條我認為是最難的。
難點在于對自身的優劣勢做到清晰的認識,對所從事的行業全面的了解,這就意味著需要在校園里就得進行有針對性的積累和學習,否則很難制定出切實可行的人生發展規劃。
其實很多人在畢業的頭幾年都是稀里糊涂過來的,是在經歷了挫折和打擊或者與別人比較之后才大夢初醒,奮起直追的,從這點看“誰的青春不迷茫”的說法是很準確的。
4、自身性格方面不夠強韌,缺乏膽量和魄力導致行動力差。
在年齡和自身條件相近的人群里,幾乎所有的機會都是給有膽量有魄力有行動力的人準備的。
性格強韌源于成長經歷和后天磨礪,尤其是后者,而人生經歷的缺乏恰恰令年輕人在這方面普遍都存在短板,從小家庭條件較差學習刻苦的學生在這方面會好一些,但依然還是有欠缺。
這一點只能靠自身有意識的磨練自己。
個人看法:膽量和魄力是年輕人群稀缺的優秀品質,這是除了家庭背景之外,所有令畢業之后同學之間出現巨大差距的因素中最直接的因素。
5、觀念滯后,對信息和趨勢的敏感度差。
其實在互聯網時代,這個問題要比以前好了很多,尤其在帝都魔都這種信息發達的城市,正常情況下,年輕人對信息的敏感度,對計算機、互聯網、媒體、商業的關注度已經很高。
但對信息的占有率不等于對信息的敏感度就強,普通人只是停留在知道分子的層面上,對于信息和趨勢所帶來的變革和調整,反應速度普遍都是滯后的,這也與人習慣處于舒適區,不喜歡風險和挑戰有關。
6、缺乏危機意識和競爭意識,求變思維差,安于現狀。
這一點的原因是源于對自身缺乏要求,分析和反思能力不足,在觀念方面缺乏時代同步意識,并對落伍的后果和長期影響認知不足。
大多數人的學生時代都是平靜祥和,一步步地走過來的,成長過程的漸進性,往往對危機和競爭的反應速度也較慢。
如果從一開始,就被告知只能按照設定好的軌跡前行,才能在四年之后得到每個人想要得到的結果,那求變思維差和安于現狀注定會成為一種普遍的狀態。
7、根基淺,專業知識積累不足。
在學校里就對所從事職業所要求的專業知識掌握得不夠,缺乏鉆研精神,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進入職場后必然會受到影響,尤其是理工科的學生。像英語這樣的必備技能,對工作選擇的影響程度,相信每一個人能感受得到。
8、不夠勤奮,不夠認真。
勤奮和認真的價值,每一個人都懂。
我個人的看法是:無論家境如何、所學專業如何、從事的行業和公司如何,剛畢業的人一定努力培養自己勤奮認真的習慣。
作為人生成長的起步期和開拓期,通過勤奮和認真的態度,做更多的事,接觸更多的人,學習更多的知識,進行更多的思考,可以在短時間內迅速補齊很多自身的短板,加速人的成長。
9、缺乏求職技巧,沒能找到一個好的平臺。
平臺對人發展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一個好的平臺如同一匹好馬,能使人迅速脫穎而出,更快的得到想要的東西。
找不到好的平臺的原因,能力的欠缺是一方面,缺乏求職技巧也是主要原因。
平臺的不同,會導致人在觀念、視野和能力上差距越來越大,不同的環境,確實可以塑造出不同的人。
千萬不要做那種明明才藝滿身,但卻無法展現出自己的才華、優勢和潛質的人,有些機會往往只有一次。
從古到今,每個人的時間都是一分一秒的過的。
所謂的差別,其實質就是觀念和行為上的差別,所有的人進入社會時都必然經歷這個過程。
是在選擇舒適區里稀里糊涂、渾渾噩噩,還是在初入社會和職場時就選擇直面挑戰、承受挫折和困難的考驗,當下所有的選擇,都會在時間的考量下在未來現出原形。
是過去讓每個人變成了現在的自己;而預測未來的最好辦法,就是創造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