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生的第一份工作重要嗎
媒體將今年稱為中國大學畢業生“史上最難就業季”,其實,就業就像當年同學們備戰高考一樣,從來都不是容易的事情。那么,在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大學畢業生們是不是應該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抓住一個工作(而不管它適不適合自己)以實現就業再說?我認為這樣是不妥當的。越是在大學畢業生就業困難的時候,越不能忽視工作與專業的相關度。
應該承認,大學畢業生如果想一步到位找到“好”工作,一定程度上是加大了就業難度。在就業困難時期,有些畢業生肯定是采取“先就業后擇業”的方式,抱著“騎驢找馬”的心態實施“權宜之計”。但如果看得稍微長遠一點,就會發現,“先就業后擇業”其實會導致較高的離職率,對企業和個人都會帶來一定損害。根據高校培養質量評估專業機構麥可思的研究,2012屆中國大學生畢業半年后,從事與專業相關工作的離職率,要顯著低于從事與專業無關工作的群體,比如,文學類畢業生的這兩種離職率分別為26%和41%,經濟學類畢業生的離職率分別為17%和34%,醫學類則分別為14%和36%。
由此可見,在大學畢業生確定“第一份工作”所應考慮的諸多因素中,專業與就業之間的匹配度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要考慮“學以致用”,這樣從職業發展的可持續性上來說是一種優選策略。
為什么“找專業相關工作”是最優策略?因為對于那些從事第一份工作比較久的畢業生而言,他們的這份工作往往決定了自己未來的職業和行業的發展。而第一份工作的收獲與影響,是需要時間積累的。麥可思研究發現,2012屆大學畢業生選擇與專業無關工作的最主要原因,是“專業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職業期待”(本科為43%,高職高專為38%),也就是說,四成左右的大學畢業生是懷著對職業的懵懂狀態走入職場的,他們缺乏最基本的競爭優勢——專業相關,從而會出現發展空間受阻,很可能導致第一份工作做不久就中途跳槽,喪失了寶貴的職場積累期。
如果大學畢業生選擇一個與自己專業匹配度高的職業,選擇一個具有成長潛力的企業,就可以迅速上手、持續進步,也會與企業共同成長,從而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如果心態穩定,認真地做好第一份工作,不因為遇到暫時的挫折或領導批評就輕易離職,就會逐漸進步,改掉自身的缺點和問題,培養自己的職場素養。
有人會說,如果追求工作與專業的高相關度,可能要犧牲一些別的就業指標,比如第一份工作的薪資不會太高,就業單位的層次較低、規模不大等等。從長遠來看,這種犧牲還是值得的。以本科醫學專業為例,近五年來它都是“工作與專業相關度”最高的本科專業(2008至2012屆分別是90%、88%、88%、89%和87%,均高出同屆全國本科平均水平約20個百分點)。根據麥可思對2009屆中國大學生的三年跟蹤研究發現,2009屆醫學本科畢業生半年后的月收入是2124元,在9個本科學科門類畢業生中排名倒數第一;但是3年后的2012年,2009屆醫學本科畢業生的月收入達到了5351元,增幅為3227元,收入和增幅上升到第三名。實際上,醫學專業的畢業生在度過實習醫生的職業過程之后,如果獲得執業醫師資格,在職業發展上就進入了“快車道”。這個例子很典型,它說明了只要工作與專業相關,在度過工作初期的磨礪之后,專業發展的后勁就會發揮威力。
當你嘗試去找第二份工作的時候,第一份工作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因為用人單位一定會更傾向于去尋找有相關工作經驗的人。所以說,在工作與專業相關的路上“分步走”是不利的,還是要在畢業時優先考慮就業匹配度的問題。
大學生的第一份工作很重要,確定第一份工作的策略很關鍵。基于對中國大學畢業生的持續跟蹤研究,我建議:把工作與專業相關度作為重點考慮的因素,盡可能從事與專業相關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