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我國目前已有1/3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到非農產業,僅跨地區流動的農民工就約有1億人。農民工作為城市發展勞動力不足的有效補充,已經成為城市產業大軍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城市不可或缺的就業主體。
就地就業
大力推行農業產業化農村勞動力向城市流動,應首先保證在當地農業生產正?;娃r產品產出最大化的基礎上進行。解決農村勞動力就業問題,不能以犧牲我國糧食生產為代價。
要保證農村剩余勞動人口分流的合理性,首先必須要保證的是農村生產集約化、機械化,大力推行農業產業化,提高農民的土地收入,使撂荒打工者能夠最大限度地留在當地參加農業生產,并獲得合理的較高收入。這就要在大力發展農產品深加工、精細加工,發展特種特養等高效農業的基礎上,走農業產業化之路。
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可以最大限度地實現農村勞動力的就地轉移,防止青壯勞動力大量外出帶來農村社會生活的動蕩,避免可能出現的“荒村”現象。同時,它還有利于打破城鄉阻隔和工農商業之間的差距,實現城鄉之間資源的合理配置,促進區域優勢的發揮,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因此,應把農業產業化作為改造農村社會,發展農村經濟的主要工作來抓,作為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和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途徑。
其次,國家在政策上應該給予發展農業產業較大的傾斜。如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對農貸款力度應有所加強,鼓勵農民承包土地,并進行精細化生產,扶助農民自愿的種植高效農作物,提高農民收入。
第三,要發展地方特色產業,以地方特色產業,帶動周邊地區聯合起來,發展區域經濟合作,結合地方特色形成產業群落,以吸納大批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就近就業 大力發展小城鎮建設推行農業產業化可以解決很大一部分農村剩余勞動力就地就業,但受地方資源和各地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必然還會有一部分剩余勞動力向城市流動。在大中城市就業容量有限的情況下,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已經引起不少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
從根本上說,城市化是現代化不可逾越的階段,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在21世紀全球化時代,我國城市化水平仍然很低,2001年,我國城市化率只有37%,落后于世界和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
目前,農村剩余勞動力的流向,往往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及各省省會等大中城市,流向單一,而且集中,大城市的就業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由此引發的社會問題也越來越突出。因此,對農村剩余勞動力進城的疏導問題,必須盡快另想出路。
通過小城鎮建設來吸納更多的農村剩余勞動力,是未來解決農業人口就業問題的主要對策,它可以避免農村剩余勞動力流動過于集中大中城市的問題,就近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
大力發展小城鎮,要根據當地不同情況區別對待,在產業發展形成規模的基礎上,經過詳細科學的論證,因勢利導,自然促成城鎮的發展。同時,要通過政策扶持,積極培育鄉鎮企業的發展,以發展起來的鄉鎮企業帶動當地就業。政府部門通過合理規劃,就地發展規模適當的小城鎮,既可以解決鄉鎮企業進一步發展的問題,同時又解決了鄉鎮企業職工生活學習的后顧之憂,還可以就近吸引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人口的就業,可謂一舉三得。
進城就業
讓農民工成為城里人就地解決、就近解決,可以分流一部分農村剩余勞動力。但是,對大城市的向往和大城市苦、臟、累、險和服務業存在的大量勞動力空缺,對于廣大農民來講,依然存在極大的誘惑。因此,如何加強對進城農民工的就業和管理問題,就是當前大中城市面臨的重要課題。
首先,必須打破城鄉界限和城鄉差異,打破戶口、地域等就業限制,使農民工能夠和城里人平等競爭、平等就業、平等生活、平等居住,使其安心、放心地融入到城市建設之中,成為城市不可或缺的就業力量,最終完成從城市邊緣人到準城市市民再到市民的過程。
其次,對農民工管理應由過去的單純的輸出輸入向就業服務轉型,向他們提供更加人性化、更周到的就業服務,并讓他們逐漸參加社會保險,享受與城里人平等的社會福利,使他們盡快有效融入到整個城市當中去。
第三,還要加強農民工的就業技能培訓。使農民工通過培訓機構,盡快掌握城市生存技能,完善自身知識結構,使其能夠在城市獲得更大、更好的發展,據報道,我國有8.7億農村人口和4.8億農村勞動力,但受過各種職業技能培訓的農村勞動力僅占農村勞動力總量的9.1%.為農民工提供培訓機會,使他們掌握非農就業的技能,對他們在城市就業至關重要。
Copyright C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皖江人才網 皖ICP備2021000074號 公安備案號:34080202000488
地址:安慶市迎江區皖江大道77號紫峰大廈B座 EMAIL:admin@wjjob.com
ICP經營許可證:皖B2-20210254 人力資源證: X(2021)3408020007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