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是市值全球第一、粉絲如云的科技巨人,一個是名不見經傳、被8家銀行追債的瀕臨破產者。蘋果和深圳唯冠這場看似不對等的戰爭,竟打得難解難分。這是一場誰都不能輸的戰爭,IPAD中國商標對深圳唯冠猶如溺水者之救命稻草,而對蘋果來說,則意味著整個中國市場。
當蘋果遇上“困獸”:一場誰都不能輸的戰爭
2月22日,深圳唯冠起訴蘋果旗下經銷商——蘋果貿易(上海)有限公司的官司在上海浦東新區法院開庭審理。這是蘋果與唯冠一連串IPAD中國商標糾紛案中最新的一起。
美國當地時間2012年2月13日,蘋果公司股價突破500美元,4663億美元的總市值超過谷歌與微軟市值總和。但這個科技巨人近期卻深陷一場IPAD中國商標權官司。
這并不是蘋果第一次遇到商標糾紛。蘋果自2000年開始的“i十年”中,曾陸續推出iMac、iPod到iPhone、iPad等一系列創新產品,其所遭遇的商標撞車不在少數,但幾乎每次均以和解或購買商標權過關。
但這一次,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卻將蘋果拖入了一場長達數年的IPAD中國商標權糾紛案的纏斗之中。這場纏斗之所以曠日持久,原因在于,蘋果不愿為自己已經買過的商標權再一次埋單,而深圳唯冠則不愿承認前次轉讓交易,堅稱自己才是IPAD中國商標權的擁有者。
當蘋果遇上“困獸”:一場誰都不能輸的戰爭
誰的IPAD
深圳唯冠陸續在中國多地起訴蘋果經銷商侵權之后,蘋果方面在2012年2月17日通過科技博客網站AllThingsD發表聲明稱:“我們幾年前購買了唯冠在10個國家的IPAD商標全球使用權,但唯冠拒絕履行與蘋果公司之間的協議。”
這則聲明解釋了為何蘋果與唯冠在IPAD中國商標權的談判上無法達成和解,竟至走上法庭的緣故。
南方周末記者從深圳唯冠代理律師馬東曉和謝湘輝那里獲得了有關IPAD糾紛系列案件的多份起訴書和判決書,這些材料大致透露出IPAD的商標轉移路線。
2009年8月,一家叫做IPADL的英國公司(簡稱IP公司),其員工Jonathan找到了唯冠英國子公司的員工Timothy Lo,表示希望能夠購買所有唯冠擁有的IPAD商標。
Timothy Lo告訴Jonathan:“我們在歐盟成員國和下列國家針對IPAD有商標:越南、墨西哥、泰國、韓國、印度尼西亞、新加坡和中國。”
Jonathan稱希望以2萬英鎊價格購買所有唯冠擁有的IPAD商標。Timothy Lo回復說:“這件事已經達到一個需要你和我們中國同事直接溝通的階段,我同事的名字是麥世宏,他負責我們法務部。這封電子郵件也同時抄送給他了。從現在起,請你們直接溝通。”
2009年10月22日,一個叫做“Hui Yuan”的人,以深圳唯冠的郵箱系統,給Jonathan發郵件,宣稱自己是唯冠法務部成員,要求繼續談判,并表示愿意接受3.5萬英鎊的報價。
2009年12月1日,IP公司將IPAD所有商標,包括深圳唯冠注冊的兩個商標(IPAD中國商標),發郵件給唯冠確認,Hui Yuan確認了“附件為所有已注冊國家的證書副本”,同時表示,錢要打給臺灣唯冠。
同在這個月,臺灣唯冠出具授權書,同意并授權麥世宏代為簽署商標轉讓協議。該授權書有唯冠國際的董事主席和首席執行官楊榮山的蓋章和臺灣唯冠的蓋章,但只有麥世宏一個人的簽名。
12月23日,臺灣唯冠跟IP公司簽署了協議。協議的簽署人為麥世宏和IP公司的一個董事。同一天,兩人還分別代表臺灣唯冠和IP公司簽署《中國商標轉讓協議》,約定臺灣唯冠以1英鎊價格將深圳唯冠注冊的IPAD商標轉讓給IP公司。
按照楊榮山2012年2月17日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時的說法,當時唯冠方面被IP公司告知,因為IPADL和IPAD近似,所以想購買IPAD的商標。公司剛成立7天,還沒決定做什么產品,未來可以保證不會做跟唯冠競爭的產品。
2009年剛好是唯冠財務危機爆發的一年,整個唯冠公司的策略是海外收縮。當時唯冠在海外差不多有20個工廠和辦事處。
“當時麥(世宏)律師跟我說,有個公司要買我們的IPAD的商標,我問是哪個公司注冊的這個商標,對方說,是臺北唯冠注冊的,當時我就去問臺北唯冠,說這個商標是否想繼續持有,當時臺北唯冠是要收縮的。”楊榮山說,對方出價是2萬英鎊,當時同事來問他,被他罵了出去,說連注冊費都不止這個費用。
楊榮山稱,后來IP公司寫了個郵件,大意是認為2萬是個合適的價格,如果唯冠要求更多,IP公司會用法律手段,撤銷唯冠的IPAD商標。當時,唯冠商標在英國已經連續多年未使用。
唯冠2003年去阻擊蘋果注冊iPod商標的時候,花費了很多錢,楊榮山說,唯冠害怕再鬧這樣的事情,就簽約了。
但深圳唯冠代理律師馬東曉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楊榮山自稱知道賣掉了臺灣唯冠持有的IPAD商標(除中國外全球其他國家),但不知道賣掉了深圳唯冠注冊的 IPAD中國商標。而且楊榮山沒有看到轉讓的合同,也沒有簽字。另外,現在麥世宏“好像已經找不到了”。麥世宏交易時用的名片,寫的是深圳法博智權專利商標法律事務所總經理。
2012年2月22日,南方周末記者聯系上蘋果中國公關部黃昱娜女士,她表示,蘋果目前能公開回應的就是之前的聲明和律師函。在此兩天前,金杜律師事務所首次以蘋果代理身份向唯冠創始人楊榮山發送律師函,蘋果稱“深圳唯冠對商標轉讓毫不知情”等言論失實,深圳唯冠全程參與了IPAD中國商標轉讓。
艱難的纏斗
2010年1月27日,蘋果在新聞發布會上正式向市場推出IPAD平板電腦之后,IP公司多次要求麥世宏完成深圳唯冠注冊的IPAD商標的轉讓程序,即商標在中國大陸地區的轉移程序,但至今未果。
南方周末記者從深圳唯冠律師團那里獲得的信息顯示,2010年2月,IP公司和蘋果簽訂權利轉讓協議,蘋果公司以10英鎊獲得IP公司買來的IPAD商標。
2010年4月3日,IPAD產品開始在美國向公眾銷售。蘋果公司在2010年9月16日在中國銷售IPAD。這半年的時間差,是蘋果留給中國市場的談判時間。
作為唯冠公司重組工作協調人和深圳唯冠請來的IPAD商標爭議公關負責人,和君創業總裁李肅對南方周末記者透露,2010年,8家銀行查封深圳唯冠公司之后,蘋果還派律師與8家銀行協調有償轉讓商標。當時蘋果的律師,挨個去找了8家銀行談判,甚至出現過1000萬美元的開價,而且當時蘋果要求在談判期間不能轉讓。
但雙方對價格的期待相差太大。與漢王申請的i-phone商標不同,唯冠科技申請的IPAD與蘋果的IPAD字母排列完全一致。漢王出售i-phone所得的365萬美元,相當于漢王上市募資的十分之一。
李肅說,債權人對于補償價格的最高補償預期是4億美元。這些錢差不多可以補完整個唯冠的資金窟窿。
久談未果,率先發起訴訟的是蘋果公司。2010年5月20日,蘋果聯合IP公司,向香港高等法院起訴唯冠控股、臺灣唯冠和深圳唯冠以及楊榮山。香港 Colin Andrew Shipp律師出具的《法律意見書》認為,IP公司就IPAD中國商標的買賣訂了一份有效并可執行的合同。
不久后的2010年6月,蘋果和IP公司在深圳中院起訴深圳唯冠,要求確認蘋果對深圳唯冠注冊的IPAD商標權的擁有。但在2011年12月5日,深圳中院作出蘋果敗訴的判決。蘋果不服,繼續向廣東省高院上訴,二審將于2012年2月29日開庭。
深圳中院最后一次開庭時,深圳唯冠的代理律師馬東曉去跟蘋果請來的一個香港律師談調解時,被告知蘋果只愿意出幾百萬人民幣和解。
據李肅透露,唯冠國際的八家債權銀行在2010年11月1日召開會議,討論唯冠國際向蘋果公司索要IPAD中國商標的“侵權費”相關事宜。
深圳唯冠采取的第一個行動是在2011年3月向北京市西城區工商局提出投訴,認為商標在沒有轉讓之前,深圳唯冠是IPAD商標所有人,蘋果在中國大陸侵權銷售。2011年6月份,北京工商局西城分局做出擬處罰的聽證會,開出了2.4839369億人民幣的擬處罰決定。這些錢一旦收繳,將歸入國庫。
蘋果開始跟深圳唯冠談判,工商局也暫停施行處罰決定。此后,深圳唯冠又在深圳福田區法院以及廣州、惠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向IPAD的代理銷售商國美及順電等提起訴訟,要求他們停止銷售IPAD。
據馬東曉透露,蘋果在香港起訴深圳唯冠的案件還沒有開庭。目前處在多輪交換證據、請專家、證人,交換證詞的階段。預計今年3月份在香港召開庭前會議討論開庭時間。
這場訴訟與反訴訟的斗爭之艱難,也許超出蘋果的想象。蘋果此前的一些產品也曾遭遇過商標糾紛,但大部分以蘋果勝利告終。例如,思科早于蘋果推出了一款名為iPhone的產品,并因此引發了糾紛。但雙方最終于2007年達成和解,分享這一商標。
據美國專利和商標局的記錄顯示,富士通已經在2010年3月17日把IPAD名稱的全部權利轉讓給蘋果。
蘋果的對手
深圳唯冠發起的幾起訴訟中,被列為被告的都不是美國蘋果公司,而是其在中國的分支機構和經銷商。而且,深圳唯冠都沒有提出侵權索賠。如果要索賠,這將是天文數字。如果蘋果輸了,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實施條例》規定,對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罰款數額為非法經營額3倍以下。不少國內媒體算了一下,這個罰款數額最高會達到300億元。
“不起訴蘋果總部,有唯冠為談判留下余地的考量,也有我們作為律師的技術原因。涉外訴訟沒有時限,審的時間很長。事情越拖越容易變大,變大了回旋余地就不大了。”深圳唯冠的代理律師馬東曉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很顯然,深圳唯冠起訴的目的只是將蘋果逼回到商標轉讓的談判桌上。因為,對這家被國內8家銀行催著還債的瀕臨破產公司,以及背后同樣面臨倒閉的唯冠集團來說,手上拿著的IPAD商標已經是最值錢的資產了。
在這場商標戰發起之前,沒有多少人知道深圳唯冠曾經是一家生產顯示器的公司。其母公司唯冠1989年始創于臺北,1997年以唯冠國際名義在香港上市,臺灣商人楊榮山是唯冠國際的董事主席和首席執行官。
唯冠集團在中國大陸、中國臺灣、中國香港、美國、巴西、英國和荷蘭設立了子公司。其中,臺灣唯冠和深圳唯冠都屬于唯冠國際的子公司,法定代表人都是楊榮山。
楊榮山2月17日在北京召開發布會透露,1998年下半年,唯冠投入3000萬美元,開始設計iFamily家族系列,其中包括IPAD設備。唯冠生產的第一代IPAD用的是CRT陰極射線管,雖然不是平板顯示,但依然可以觸摸。這臺命名為“IPAD”的聯網器,被認為“如果只需要上網,這是最適合的產品”,出廠價每臺300美元左右。
當時唯冠牌iIPAD賣到了英國、墨西哥和巴西。但由于使用的是CRT,在比較干燥的地區很容易讓觸摸屏產生誤操作,所以IPAD曇花一現之后就在市場上銷聲匿跡。
2000年,和深圳唯冠同屬于唯冠集團旗下的唯冠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臺灣唯冠),在多個國家與地區分別注冊了IPAD商標。第二年,深圳唯冠向中國商標局提交了兩種類別的IPAD商標申請,并且都獲得了注冊。
唯冠跟蘋果的第一次沖突發生在2003年。那一年,蘋果去歐洲注冊iPod隨聲聽的商標,唯冠以跟IPAD商標近似為由阻止蘋果注冊。歷經3年的訴訟,唯冠花費了巨資,最終放棄阻擊。
此后,唯冠以IPAD產品跟摩托羅拉合作。2003年到2008年,唯冠的公司戰略一直是圍繞“iFamily”來布局,逐漸成為全球前五大顯示器制造商之一。
但2008年突如其來的金融危機,使得唯冠的最大客戶——美國寶麗來破產,造成應收貨款未收回,資金出現問題。當時唯冠希望通過使用 IPAD商標,啟動戰略轉型,重新進入小筆電和平板電腦市場。但此時的唯冠沒有了資金流的支持。楊榮山回憶說,2008年,唯冠欠銀行和供應商的款項達到 20億元人民幣。
陷入困境的唯冠,后來于2010年8月2日停牌至今,停牌前報0.202港元。根據唯冠國際停牌時的公告,唯冠流動負債凈額達28.7億元,38億元貸款逾期未償還,而對中國銀行等8大銀行的負債大約為1.8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