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感慨,在今天這個似乎忙碌才算充實的時代,準時下班根本不是自己能決定的事情——不是嗎?手頭的事情永遠做不完,頂頭上司晚上10點來電布置工作,身邊的同事也在自覺加班……我又不是公司的風云人物,憑什么特立獨行?除非是不想干了。
難道我們真的沒有出路嗎?
美好意愿還是實際行動
“我在咨詢中遇到過一個堅持準時下班的北京人,他給我的印象十分深刻。”從事職業規劃工作多年的鐘谷蘭回憶:“當我詢問他如何做到的,他回答說,‘因為經常出差,已經嚴重影響了和家人的親密關系,所以我在北京就一定要準時回家。’在實際工作中,他也堅持下午4點之后不再和任何人開會。結果呢?同事們也就習慣了有事一定在4點之前找他解決。”
問題的關鍵就在這兒——你會用實際行動支持自己認為正確的事嗎?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做不到。隨便問問身邊的人,健康重要嗎?估計沒人會說不重要。但是如果再繼續問下去,你是否為了健康而堅持不吸煙、不喝酒、天天鍛煉、注意睡眠、只吃綠色食品呢?恐怕就沒幾個人能完全做到了。
準時下班也是一樣。誰都知道平衡生活的種種好處,但問題的關鍵在于你是否愿意為了實現目標而拿出具體行動。當我們找來一大堆外界理由,遇到困難就放棄,本質上還是在“準時下班”和“獲得認可、確認安全”之間作出了選擇。顯然,在這一刻,后者對你來說更有價值。
幾點下班,誰來決定
在五星級酒店做管理的安娜,前不久剛剛大病一場。出院時醫生警告她,如果繼續這樣玩命工作,后果將不堪設想。于是,等到重回工作崗位時,她就試著強迫自己下班準時離開辦公室。但是,一周以后,安娜發現自己的生活質量并沒有多大提高,反而變得更糟——不管是吃飯還是洗澡,她的大腦還是在擔心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
“她還沒弄清楚自己拼命工作的深層原因到底是什么。”鐘谷蘭分析:“每個人加班背后的內在動機都不一樣。除去升職或加薪的現實原因外,經常加班的人,可能非常需要與所在團隊保持一致,或者是得到‘作為父母替身’的老板的贊揚和認可。只是強硬地讓自己減少工作時間,原先因為加班而獲得的東西沒有了,焦慮就出現了。”
在咨詢師的幫助下,安娜意識到自己從小到大都“遵守”一個準則生活——我只有不斷努力,竭盡全力地工作和學習才可以,或者說才配得上享受幸福的生活。清楚了這一點,安娜豁然想通——原來一直不容許自己準時下班的人,是她自己。
所以,當一個每周工作60小時的人想馬上把時間降為40小時時,咨詢師會建議他/她“慢慢來”,可以先梳理一下內心,看看自己“為什么而加班”。如果沒有理清就突然強硬減少工作時間,反而可能會陷入新的混亂。
維護邊界 原則靈活
心理學家一直強調,積極溝通是解決人際問題的有效方案。因此,在和老板溝通準時下班的問題時,主動把“我可以在8小時內完成工作”的信息清晰地傳達給對方,是維護邊界的第一步。
遺憾的是,我們卻經常為了“一團和氣”而忽視自己的原則,即使感到邊界受到了侵犯,為避免矛盾也選擇隱忍不說。剛剛工作的Apple就經常罵自己沒用:“我總是不敢說出真實的想法,明明加班的時候一肚子委屈,還不停‘感謝’老板的信任和器重。”
這類負面情緒長期積累,很容易讓人一朝爆發。所以,專家提示,溝通時盡量就事論事,不要一開始就在心理上把雙方對立起來。其實,老板和上司也都是心智成熟的成年人,他/她需要的只是你完成應盡的職責。而具體到準時下班這一問題,你們又是一同尋找問題解決方案的同盟者。
一位在通訊公司法律部工作的女律師說,她在入職前就明確向老板表示:不希望周末加班。在此間的多次意向會談中,她不斷跟老板講到自己可愛的5歲兒子,體貼的丈夫,自己對個人及家庭生活的看法和向往……她的生活態度獲得老板的理解和認可。入職后,老板幾乎從未要求她周末加班,而一旦公司發生緊急狀況,她也會以工作為重,盡職盡責。這位女律師和老板在工作時間和效能上的相互尊重,使他們獲得雙贏。